當不夠好是來自於沒有達到別人的期待
楊漢章
2022-05-17更新
2022-05-01發佈
# 心理諮商
只要有關係,必然存在著期待。無論這份期待有沒有被意識到、或是被表達出來,它都會影響到個人。有些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期待,直到自己覺得不開心,他才會意識到自己有期待,而且可能是不合理的期待。
只要有關係,必然存在著期待
只要有關係,必然存在著期待。無論這份期待有沒有被意識到、或是被表達出來,它都會影響到個人。有些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期待,直到自己覺得不開心,他才會意識到自己有期待,而且可能是不合理的期待。
負責任的人會覺察自己對他人的期待、檢視自己的期待是否是合理的期待,能夠調整心態了解別人沒有義務滿足自己的期待。如此,讓期待的影響降低。反之,較不負責的人會把滿足期待的責任放到對方身上,並且附加一堆極具說服力的理由,像是:"如果你愛我,你就會..."。
只要個人界線不夠清楚,很容易被說服,並且接受對方提出的假設。而掉入了爬不出來的"不夠好"陷阱裡面。
面對這種處境,提供兩個方法,幫助自己
一、不預先假設對方是成熟並且負責的人。這個心態能夠幫忙自己不會太快接受對方釋出的訊息與假設,讓自己有心理空間去檢視與判斷對方的話是否是可以信賴的。
__二、運用你的想像:你真的完全服從別人期待的過人生,那是什麼樣子。幫自己累積一些能量和動能,克服假的不夠好的感覺。參考下方例子,幫助自己了解這個方法的精神。 __
我絕不會變成這個樣子
Yapko博士在NICABM
「我可以給你個例子。有個女人,我稱為她為瑪莉,一個36歲的單身女性。她是家中五個孩子中的第四個,因此她有三個年長的手足,一個哥哥和兩個姊姊。哥哥和一個姐姐結婚了,而且有小孩。第三個沒有結婚和小孩。比自己小的,還沒結婚,但是已經訂婚了。
瑪莉是在生技公司擔任工程師,她很聰明,她很成功,而且她從事非常重要的工作,她很投入她的職涯裡面。
她有在約會,就在我跟她在進行諮商工作期間。她曾在一段很久的戀情裡面,而且進展得非常好。沒有計畫要結婚,她和他都沒有特別想要結婚。但是他們相處得很好,好的關係持續發展。
她跟我說,儘管所有的成就,她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當我問她這個問題”你認為這跟甚麼有關?” 她說”我想我知道原因,我長大過程持續聽著我的父母說,我不夠好。我太叛逆了,而且我太矛盾了,我有著獨立的靈魂。當要離家念大學,我跟他們說我要成為工程師。他們問我:這是哪門子要給女生的工作啊?”
然後她說”當我進入職場,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他們直接表達對我的失望。他們告訴我我讓他們失望透頂,沒有家庭、沒有婚姻、沒有小孩,我太自我中心、太自私了。這些話一直留在我的心上”
因此,我們談了一下子,然後我問她”有任何手足是你父母非常喜愛的嗎” 。她說”有,我最大的姊姊”。我說 ”跟我說說她的事” 。 ”她結婚有兩個孩子,她總是當個好女兒,她總是去做爸爸和媽媽告訴她要去做的事情,她從不反駁、她從不叛逆。她不會像我依樣偷偷溜出家門,她不會像我一樣狂歡,她不會像我一樣提出質疑。而且她完美的做到他們要她做的事情,她結婚、生小孩,每週帶著孫子回家探訪。她做到所有他們要她做的事情”。好了,現在我有了得到父母贊同的範本了:去做他們期望你做的事情。
因此我做這件事,你可以稱呼為引導冥想,你可以稱呼為催眠。我開始讓她專注在人如何決定甚麼事有價值的,如何決定願意給予甚麼贊同和不贊同。所以,我接著開始讓說的東西更貼近個人: “是你做你的事情,不是你姐姐。現在你有個機會,你36歲了,你可以變成你的姊姊,你可以馬上停止你的職涯,你可以結個婚,你可以生個孩子,你可以每周把孩子帶回家給你的父母看” 我繼續說著她可以複製姊姊用來贏得父母贊同的每個動作。你可以看到她,她的眉毛揚起,她的臉頰變得緊繃,最後當整個引導結束,她離開催眠,她非常堅定地說:”我絕不會變成這個樣子(I could never be that in a million years!)”。
在那一刻,她肯定她自己所做的決定對她而言是好的,她獨立的代價就是父母的不贊同。這不意味著她是個壞人或是糟糕的孩子,這代表的是父母對於正確人生的僵化看法,以及他們會負面評價任何不這麼做的人。當我擴大,為了得到父母贊同,不做自己而去做姐姐的經驗,這對她而言是真正的轉化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