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壓力爆表?研究揭露七大高風險族群!

離婚後壓力爆表?研究揭露七大高風險族群!
楊漢章

楊漢章

2025-07-09發佈

婚姻諮商

# 外遇諮商

# 伴侶諮商

# 婚姻諮商

離婚一定壓力山大?研究揭示真相 一項來自丹麥的大型研究,針對1,856位剛完成離婚手續一週內的民眾進行追蹤調查,試圖了解哪些人最容易在離婚後承受龐大壓力

快速跳轉目錄

  1. 離婚一定壓力山大?

離婚一定壓力山大?

離婚一定壓力山大?研究揭示真相 一項來自丹麥的大型研究,針對1,856位剛完成離婚手續一週內的民眾進行追蹤調查,試圖了解哪些人最容易在離婚後承受龐大壓力(Strizzi et al., 2021)?

這群受訪者被邀請參與一項為期12個月的「離婚後合作」課程(Cooperation After Divorce),內容涵蓋17個實用單元,包含如何與前配偶合作、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離婚、如何共同教養等,期望讓離婚後的家庭生活更加穩定。 不過,在課程開始前,研究人員先蒐集了大量資料,分析可能與「離婚壓力」相關的各種背景因素(Strizzi et al., 2021)。

__七大高風險族群 __

透過結構方程模式分析,Strizzi等人(2021)發現以下七種族群,離婚後感受到的壓力顯著更高:

  • 1.年紀較輕的人
  • 2.教育程度較低者
  • 3.收入較低者
  • 4.是由對方提出離婚的一方
  • 5.離婚原因與伴侶外遇有關
  • 6.目前沒有新對象
  • 7.離婚過程衝突激烈者

這項研究顛覆了過去的認知,孩子的數量與性別並不會顯著影響離婚壓力。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丹麥高度性別平等的社會環境有關,使得性別在教養與壓力上的影響相對較低。

這項研究帶來一個重要的啟示:當你身邊有人符合上述幾項特徵時,別急著評論或忽略他的情緒,因為他可能正承受巨大壓力。無論是朋友、同事、家人,甚至是自己,如果剛經歷離婚又有以上狀況,請務必正視心理健康。尋求專業諮詢、加入支持團體、參與相關課程,都是很好的開始。

上課也有幫助調節離婚後壓力

即使是參加相關線上課程都有助於調節離婚後的壓力。Cipric等人(2020)的研究招募1856位丹麥民眾參與研究,隨機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他們請實驗組觀看「離婚後合作介入計畫(Cooperation after Divorce; CAD)」數位內容,而控制組並沒有接受任何介入。並在結束後的三個月、六個月與十二個月追蹤受試者的壓力分數。他們發現實驗組的壓力分數在每一個追蹤時間點都低於控制組,而且在實驗組的壓力分數在一年後已降低至全國常態的壓力水準。

Cipric等人(2020)的研究提供了課程知識(CAD),亦能夠協助到面對離婚者處理離婚後需要面對眾多未知狀況,而能調適他們離婚後壓力。其課程內容分為三大面向,分別是針對離婚者個人、小孩與共同教養等三大面向,各面向由含括不同主題,共計17個主題(引自Cipric et al., 2020):

你自己:

  • 離婚如何影響你
  • 放下與寬恕
  • 哀傷的調適
  • 負面思維的應對方式
  • 如何面對危機
  • 憤怒管理

- 孩子:

  • 孩子如何經驗離婚
  • 理解孩子的感受與反應
  • 將孩子的需要放在優先
  • 如何與孩子溝通離婚議題

- 共同教養(Co-parenting):

  • 避免常見陷阱
  • 建立清楚協議
  • 如何共度節慶與生日
  • 良好共同教養的溝通之道
  • 衝突的處理方式
  • 建立良好的共同教養合作
  • 在教養上尋求共識

CAD主題完整地涵括了不同面向,提醒了好聚好散的離婚不是理所當然。在婚姻無法經營下去而要選擇離婚,要能好聚好散,還需要好好面對這些議題。在台灣已有兒福聯盟建構了類似的課程內容可以免費觀看,而CAD內容涉及更廣的內容,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關鍵字Cooperation after Divorce或是參考Cipric等人(2020)研究。

參考資料 ▶︎Strizzi, J. M., Ciprić, A., Sander, S., & Hald, G. M. (2021). Divorce is stressful, but how stressful? Perceived stress among recently divorced Danes. Journal of Divorce & Remarriage, 62(4), 295-311. ▶︎Cipric, A., Strizzi, J. M., Øverup, C. S., Lange, T., Štulhofer, A., Sander, S., ... & Hald, G. M. (2020). Cooperation after divorce: An RC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 digital intervention platform on self-perceived stress. Intervencion Psicosocial, 29(2), 113-123.

10 Signs You are in a Love-hate Relationship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立案號碼 3532018824

擁抱甯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010190號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03-3310119

mentalhugs.taoyuan@gmail.com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123號8樓

擁抱甯心理諮商所

02-7748-0995

huggingyourself@gmail.com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5號5樓之10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5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