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父母少用手機,這公平嗎?
楊漢章
2024-12-05發佈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現在普遍流傳一個心理健康的知識,那就是小孩/青少年使用手機有害心理健康。因此,理所當然地要求父母親限制自己的小孩使用手機,但是當父母自己也是重度的手機使用者,就會變成教養上的困難。因此,又在理所當然地要求父母也要減少手機的時候。
快速跳轉目錄
叫父母少用手機,這公平嗎?
現在普遍流傳一個心理健康的知識,那就是小孩/青少年使用手機有害心理健康。因此,理所當然地要求父母親限制自己的小孩使用手機,但是當父母自己也是重度的手機使用者,就會變成教養上的困難。因此,又在理所當然地要求父母也要減少手機的時候。
有篇研究的題目關注這個議題,題目是"簡單告訴父母少用手機,這對父母公平嗎?"(Torres, et al., 2021)
他們在網路上招募了家中有3歲到6歲小孩的父母親參與研究,共有296名父母親參與。請參與的父母親必須回應這個問題:
"想一下上一次你因為在親職上感覺很有壓力而你花時間在你的手機或行動裝置上的情況。請描述發生了什麼事情?很有壓力的事情是什麼?你在做什麼?你的小孩又在做什麼?請盡可能詳細描述。"
事後蒐集回應並加以分類,他們發現有五個主題:
一、虛擬逃避(Virtual Escape)
指的是他們使用手機好讓自己在心理上和情緒上遠離跟孩子在一起的環境,以及表達壓力、負面情緒或舒緩無聊。其中一個回應是這樣子" 我的小孩想要去吃麥當勞,不想吃我煮的飯。他一直哭,大吼大叫,所以我進到我的房間,關上門,拿起手機讓我自己從那個狀況下分心"
二、即時的社會支持(Real-Time Social Support)
指的是與其他人連結,尋求支持或是幫助她處理他們的孩子。例如:我沒辦法讓我的孩子不哭了,所以我必須打電話給其他人"
三、當下尋求親職技巧(In the moment parenting tips)
意思是使用手機搜尋 幫助他們處理小孩或親職技巧的資訊,例如跟小孩做的活動。例如:"我的女兒講話講的不清楚,我搜尋跟小孩溝通的技巧"。
四、我在阻止我自己(I’m checking myself)
指的是父母刻意使用手機讓自己平靜下來,因此他們才不會在語言上或肢體上傷害他們的小孩。例如:"我的小孩拒絕去學校,我覺得壓力太大了,我覺得我想要把小孩打死,但是我用手機,覺得有一點點鬆一口氣的感覺。
五、平行使用媒體(Parallel media use)
指的是父母使用手機,同時他們的小孩也在使用他們自己的裝置。例如:他們感覺不舒服,然後哭個不停。因為他們很無聊,但是生病了又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我決定允許他們看一些YouTube影片,然後我可以收個emails"
分類出來的五大主題,反應較多"虛擬逃避"的父母親有比較大的壓力和罪惡感。研究在討論部分有一句話像是在挑戰專家都在打嘴砲:"這些發現指出,這些父母有著在小孩身邊使用手機的動機,而這是不會發生在專家身上"(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arents have motivations for using smartphones around children that may not occur to clinicians)。
社會學者藍佩嘉教授在其著作中"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分析了不同階層的家庭的教養策略,指出現代的教養比過往的教養是更高度情緒密集的勞動。在這樣的脈絡下思考,或許父母使用手機的行為是在反映,在現代教養工作上要求更高度的情緒投入下,他們需要有個能喘口氣的情緒調節的方法。
Torres, C., Radesky, J., Levitt, K. J., & McDaniel, B. T. (2021). Is it fair to simply tell parents to use their phones les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parent phone us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