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都來了的心理學


張宇傑
2025-07-13發佈
心理諮商
# 桃園心理諮商
# 台北心理諮商
# 心理治療
這句「來都來了」,心態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複雜,更值得我們好好聊聊。
快速跳轉目錄
來都來了的心理學
關於「南京紅姐」,網友們最常問的就是:「來都來了,到底是什麼心態?」張宇節諮商心理師在IG回覆了一篇,這裡也分享給大家看看。
這句「來都來了」,心態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複雜,更值得我們好好聊聊。
表面上,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種「隨便啦」、「都到了,不做白不做」的灑脫,但在心理學上,它很可能是下面幾種情緒的總和:
1. 不甘心成本已經付出
在行為經濟學裡,這叫「沉沒成本謬誤」。人們會因為已經投入了時間、金錢或情感,就不願意輕易放棄,即使知道繼續下去可能不太對勁。心裡想的是:「我都來這一趟了,就算感覺怪怪的,也先做了再說。」
2. 怕丟臉,怕被嘲笑
尤其在匿名或男性群體的壓力下,「離開」可能會被視為軟弱的表現。因此,許多人即便明知眼前的情況不合理,還是選擇留下來,心想:「總比被朋友笑說『你也太膽小』好。」
3. 不想面對「我可能被騙了」的羞恥感
承認「我上當了」需要很大的勇氣。說一句「來都來了」,反而比較像是在掩蓋內心的失落與進行自我保護。
所以,__「來都來了」並非放鬆,而是焦慮、自尊與群體壓力的混合體。一個真正有底氣的人,會坦然地說出:「我有權利在任何時候轉身離開。」而不是勉強自己撐到底,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沒那麼「可笑」。 __
給你一個可以練習的小問題:
下一次,當你又想說出「來都來了」的時候,可以停一秒鐘問問自己:「我是真的想繼續,還是只是不敢承認,這一切其實不太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