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催眠,給自己好的暗示


楊漢章
2025-04-17發佈
# 催眠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焦慮是一種關於未來的情緒,許多焦慮的人往往具有極佳的想像能力。想像力對高焦慮的人而言彷彿是種詛咒,他們會停不下來地想像,想像著未來發生糟糕的事情,並因此受到焦慮所折磨。
快速跳轉目錄
自我催眠,給自己好的暗示
焦慮是一種關於未來的情緒,許多焦慮的人往往具有極佳的想像能力。想像力對高焦慮的人而言彷彿是種詛咒,他們會停不下來地想像,想像著未來發生糟糕的事情,並因此受到焦慮所折磨。
然而,想像力也具有正面的意義。例如:運動選手會透過意象訓練提升運動表現。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網站的一則報導《磨合從心理層面下手 雪車隊熟悉賽道秘訣:意象訓練》描述
「每人發一張白紙,孫光明要求選手畫出白天練習的賽道,「第一天他們當然畫不出來,這樣隔天就會去記。」當選手能完整畫出賽道後,他讓選手在腦中模擬練習,並計算完賽秒數,要選手練習到接近實際秒數。」
⏹︎想像力也可以運用在自我催眠上
一般的催眠需要有催眠師在現場,以口語或非口語的方式引導當事人的注意力。當事人在接受引導時,會逐漸地回應他可以接收的引導或暗示。而自我催眠則是不需要有催眠師在現場引導,可以透過自己所創造的暗示,引導進入類似的狀態裡。
雖然沒有催眠師的引導,但是研究上發現自我催眠仍然具有一定的效果。Eason與Parris(2019)蒐集有設計隨機對照試驗(RCTs)研究自我催眠療效的文獻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在22篇研究指出自我催眠在疼痛、生育分娩、壓力、焦慮等面向具有中等到高度的效果。而且有以下重點:
-
是否經歷過他人引導的催眠,不是自我催眠產生效果的必要條件。
-
即使接受他人催眠而催眠效果不明顯,自我催眠仍然可能有效果。
-
所有的文獻報告都沒有提出自我催眠有負面的副作用。
-
當自我催眠被當 作成一種自我引導的技巧,且至少進行三次的練習時,自我催眠會有更好的效果。
⏹︎如何進行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的引導方法眾多,以O'Neill等人(1999)研究為例說明自我催眠。他們招募因為壓力焦慮困擾的人參與研究,分別教導他們「自我催眠」或「放鬆技巧」,並請他們回去每天練習,一次練習15分鐘,共練習28天。他們研究發現「自我催眠」與「放鬆訓練」皆能有效減輕焦慮症狀。
O'Neill等人(1999)教導自我催眠的方式,首先介紹自我催眠是「……透過放鬆、深化與視覺化技巧,讓我們的心靈放鬆至一種對暗示與意象更為敏感與開放的狀態。……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技巧,例如一般性應對暗示,來幫助自己改變那些我們認為無益的思維或行為模式。」後續依照以下步驟進行練習(引自: O'Neill et al., 1999):
【步驟一】 專注於自己的呼吸。
【步驟二】 一組一組地放鬆肌肉。
【步驟三】 運用深化技巧、倒數計數或視覺化技術,使自己完全放鬆並達到專注的心境。
【步驟四】 給自己一般性的應對暗示,包括讓自己感覺身體更強壯、對周遭事物更感興趣、更平靜,以及更能專注。
【步驟五】 享受溫暖、舒適與放鬆的感覺。
【步驟六】 從五倒數到一,並從自我催眠的經驗中結束出來。
若你有焦慮的問題,或許可以嘗試看看自我催眠,並且在【步驟四】調整成適合你的暗示。但若當你嘗試自我催眠,仍然有高度的焦慮,那代表你需要更進一步的協助,而不是僅透過自助就能協助所面對到困擾。
參考資料
▶︎Eason, A. D., & Parris, B. A. (2019).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elf-hypn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sychology of Consciousnes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6(3), 262.
▶︎O'Neill, L. M., Barnier, A. J., & McConkey, K. (1999). Treating anxiety with self‐hypnosis and relaxation. Contemporary Hypnosis, 16(2), 68-80.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2020年1月18日)。〈磨合從心理層面下手 雪車隊熟悉賽道秘訣:意象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