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蕾莎修女的名言,思考關於「愛與責任」
顧浩然
2024-07-29發佈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關於德蕾莎修女,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上頭有一段關於她的故事: 「1950年創立羅馬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為患愛滋病、痲瘋病和結核者提供居所,運營粥廠、藥房、診所、兒童及家庭諮詢機構、孤兒院及學校…。
快速跳轉目錄
從德蕾莎修女的名言,思考關於「愛與責任」
關於德蕾莎修女,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上頭有一段關於她的故事:「1950年創立羅馬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為患愛滋病、痲瘋病和結核者提供居所,運營粥廠、藥房、診所、兒童及家庭諮詢機構、孤兒院及學校…。德蕾莎曾獲得諸多榮譽,包括1962年拉蒙·麥格塞塞獎及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2016年9月4日德蕾莎為天主教會封聖,9月5日(其過世日)成為其聖日。」
德蕾莎修女一生中留下很多的名言,也為這個世界留下很好的典範。
前幾天,在一場專業訓練課程的中午空檔休息時間,我和一起用餐的學習夥伴,聊到「愛」,於是我想到了德蕾莎修女的這句話:「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負責任同時,也請考量自己的限制
和夥伴因為都是專業助人工作者,自然彼此之間有很多共同的經驗,在關於來談者在他們的關係中,常因為過於負責,以致於所呈現出的身心俱疲問題。
在談到德蕾莎修女關於上面的這句話時,夥伴為我在這句話,加了一個不同思考的角度:「responsibility」(責任)
「responsibility」是「respons回應」加上「ability能力」。夥伴跟我分享了他對這句話的理解。
於是,我們有了一段很棒的對話,也讓我有了這篇分享的思考。
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常被要求要成為一位負責任的人。在工作上要負責任、在自己的學習上要負責任、在家庭關係的角色上要負責任。因為想要實踐負責任這樣的美德,我們卻往往不知不覺地做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然後把自己的身體搞垮了,心也疲累了。
「responsibility」是「respons回應」加上「ability能力」
我喜歡夥伴對於「responsibility」這個字的詮釋。
我們在別人的需要上,可以視彼此的關係給予我們想要的回應,可能是回應對方在工作上、在照顧親人的時間上、在完成課業報告的能力上…,需要獲得的一些協助。
這是「respons回應」的部份,但除了回應,也不要忘了還要評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後半個字的「ability能力」。否則,很可能不僅會把自己搞垮,更可能反而助長了對方對我們的依賴,而不去正視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
沒有節制的為他人負責,是忽略了對自己的責任
我在大學學輔中心值班的經驗,來談的學生,常常都是課業分組報告的組長。學生們常會抱怨說,雖然事前都談好如何分工了,但最後總會有一些同學,常會有各種理由,而無法完成分內的事情。最後,就只好身為組長的來談學生善後。其結果,就是身心俱疲,然後來諮商中心尋求協助。
在機構工作,也不乏聽到類似的故事。愈是負責任的人,往往也會是愈需要在身心上給予自己更多照顧的人。他們,很努力地回應對方的需要,卻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包括時間的限制。
當然,要真正了解一個人之所以過於負責,以致於失去了必要的界限,絕對不能如此簡單地化約成為一個結論,因為當事人的內在,或許有更深層的考量,與內在渴望上的需求。
如果負責任變成習慣,我們願意改變嗎?
當我們想著「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時,是不是也願意記起:在我們自己的需要上,當我們願意愛自己時,我們想要如何從一直為別人付出,稍稍轉向回到自己的需要上,我們想要為自己負什麼樣的責任呢?
過於負責,久而久之可能會變成習慣。
借用前幾天的專業學習課程上,講師不斷地會針對所謂的習慣,問:「那你想改變嗎?」,這也是在提醒自己,我願意為開始在愛自己的這件事上,為自己負起改變的責任嗎?
親愛的朋友們,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