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滑手機停不下來?當心霸凌可能也是幕後推手


編輯部$
2025-05-27發佈
# 成癮議題
# 親子關係
# 親子教養
近期的一項研究深入探討了霸凌與青少年短影音成癮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遭受霸凌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於短影音,而負面情緒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孩子過度使用短影音的行為,可能 是在應對他們難以承受的情緒壓力。
快速跳轉目錄
短影音成癮與霸凌的關係
在這個數位時代,短影音平台以其快速、豐富的內容,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孩子。無論是等公車、吃飯,甚至睡前,孩子們可能都習慣滑著手機,沉浸在短短幾十秒的影音世界中。適度的使用可以帶來娛樂和放鬆,但您是否曾擔心孩子花在這些平台上的時間過多,甚至出現了欲罷不能的情況?這可能不僅僅是自制力不足,背後或許隱藏著更深層的原因,例如——霸凌。
近期的一項研究深入探討了霸凌與青少年短影音成癮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遭受霸凌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於短影音,而負面情緒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孩子過度使用短影音的行為,可能是在應對他們難以承受的情緒壓力。
霸凌對孩子身心的影響遠超乎想像
霸凌,無論是言語上的嘲笑、肢體上的推擠,還是社交上的排擠,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傷痕。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憂鬱、孤單,甚至自尊心低落。這些負面情緒如同無形的重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為了逃避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孩子們可能會尋找各種方法來排解,而短影音平台恰恰提供 了一個看似輕鬆便捷的出口。
短影音:暫時的避風港,潛在的成癮陷阱
短影音以其節奏快速、內容多樣的特性,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感官刺激,快速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暫時忘卻現實生活中的不快。研究發現,遭受霸凌的孩子可能會將短影音視為一種應對策略,藉由觀看這些輕鬆有趣的影片來獲得短暫的快樂和慰藉,以緩解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
然而,這種短暫的逃避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當孩子習慣透過短影音來應對負面情緒時,大腦的獎勵機制會被過度刺激,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對這種即時的滿足感產生依賴,進而發展成短影音成癮。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成癮行為不僅無法解決霸凌帶來的深層問題,反而可能讓孩子更加孤立,甚至影響他們的學業、社交和身心健康。
研究告訴我們:情緒是關鍵的橋樑
研究還發現,負面情緒在霸凌和短影音成癮之間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也就是說,孩子因為遭受霸凌而產生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驅使他們更頻繁地使用短影音來尋求慰藉,最終可能導致成癮。特別是言語和肢體霸凌,更容易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進而加劇這種趨勢。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孩子已經發展出較嚴重的短影音成癮時,情緒的這個「中介」作用似乎會減弱。這可能表示,隨著成癮的加深,孩子使用短影音更多的是出於習慣或對平台內容的強烈渴求,而不再僅僅是為了排解負面情緒。這也提醒我們,及早介入非常重要。
面對孩子可能因霸凌而沉迷短影音的問題,家長可以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 主動關心,及早發現霸凌: 多和孩子聊天,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和社交狀況。如果發現孩子有情緒低落、不願上學、身上有不 明傷痕等情況,要提高警覺,主動詢問是否在學校或網路上受到霸凌。
- 建立信任,鼓勵孩子傾訴: 營造一個安全、溫暖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願意向您敞開心扉,分享他們遇到的困難和感受。當孩子願意告訴您他們被霸凌的經歷時,請務必認真傾聽,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而不是責備或輕視。
- 幫助孩子發展健康的應對策略: 引導孩子學習用更健康的方式來應對負面情緒,例如運動、閱讀、繪畫、與朋友交流,或者尋求專業心理諮商的協助。避免讓短影音成為他們唯一的避風港。
- 關注孩子的網路使用習慣: 了解孩子常看的短影音內容,與他們一起討論網路安全和健康的使用方式,設定合理的螢幕時間限制,並鼓勵他們發展多元的興趣。
- 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 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手機使用習慣,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度沉迷於電子產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 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您發現孩子有明顯的短影音成癮跡象,並且情緒問題嚴重,請不要猶豫,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或治療。
霸凌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而短影音成癮則可能成為他們逃避痛苦的錯誤出口。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更加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變化,了解霸凌與短影音成癮之間的潛在關聯,並及早提供支持和幫助,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攜手為孩子們創造一個遠離霸凌、健康成長的環境。
參考資料 Qiong Yao ,Wenwei Zhu , Yuanyuan Gao , Jinlian Wang , Chang Liu , Guang Zhao, Qiang Wang “Article notesThe Impact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on Short Video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 The Role of Emotional Distress and Neural Mechanisms” Addict Biol. 2025 Apr 21;30(4):e70038. doi: 10.1111/adb.7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