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顧浩然
2024-04-30發佈
# 伴侶諮商
# 婚姻諮商
# 心理諮商
是什麼樣的「誤會」,讓兩人在某個時間點,決定交往進而相處、共同生活?又是什麼樣的「了解」,而讓兩人決定結束可能已經經營一段時間的關係?
快速跳轉目錄
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是什麼樣的「誤會」,讓兩人在某個時間點,決定交往進而相處、共同生活?又是什麼樣的「了解」,而讓兩人決定結束可能已經經營一段時間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時候需要的是緣份。緣深,有機會讓這份關係維持的久一點;緣淺,則這份關係可能就像蜻蜓點水般,沾了一下就走。
除了緣份,當然也需要彼此有相同的價值觀、興趣、共同的話題、生活經驗…。
但,上面的幾個元素,倒也不一定真的要有多麼地合拍。
彼此的不一樣,可以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
如果從另個角度來看,透過對方和我們的不一樣,進而在我們所習慣的生活樣態外,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擴展經驗,似乎也是不錯的。
有人說,戀愛是甜蜜的,與心愛的另一半,一起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開心。
但何以會有「誤會」?
很可能,有一方,其實未必真的喜歡另一半所從事的活動。好比說,一方較外向活潑,喜歡吆喝很多人一起玩、一起熱鬧;但另一方較內向,較喜歡或習慣靜靜地做自己的事或獨處、或只想跟另一半在一起享受兩人世界。
但因為戀愛嘛,彼此不想掃對方的興緻,於是試著改變自己、配合對方。這樣的改變或配合,初期倒也未必真的有多麼不自在。
而且,也還是覺得跟另一半在一起很開心,所以,也就這麼地配合著。而被配合的一方也會因此而感覺到開心,很享受,也可能因此覺得,對方真的和自己一樣,都喜歡這樣的相處及生活。
也許不是誤會,而是更認識自己與對方
只是,等到關係確定了、穩定了,配合的一方開始感覺到有些累了,想要慢慢做回原本熟悉的自己。面對原本很熱衷參與自己在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及相處的另一半,開始婉拒自己的邀約、甚至抱怨起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樣態後,當事人也開始感覺到有壓力,也有抱怨了。
因為戀愛的美好,而不自覺地委屈或勉強自己配合對方,導致對彼此的認知出現了落差。於是乎,那個生活相處的磨擦慢慢出現,也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了彼此的情感。
雙方或許因為還是在乎彼此,仍然願意努力地試著溝通、調整,但,很可能,彼此再怎麼努力地溝通及調整,還是都有自己難以跨過的坎。
這來來回回調整、溝通的過程中,也許,我們也因此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的本質,更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同時也再次更深地認識對方。
以祝福取代怨恨,因為成就對方也是成就自己
知道彼此是那麼地不一樣,但彼此都努力了,或許,兩人都同意,讓對方做自己,也讓對方明白,我仍然還是有想要的生活模式,我們都不需要勉強自己去配合對方。但彼此都還是接納這樣的不同,也願意放手,讓對方追求想要的生活。
沒有怨恨,只有祝福。
「百歲終當一別離,再把愛留在心裡。」
這個愛,未必一定要把彼此都留在原來的關係中,或許,它更可以昇華成更多對對方的祝福。沒有誰對誰錯,兩個人都依然很好。
「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 神的奧秘,就是基督。」 (歌羅西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