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然後該幹嘛就幹嘛
楊漢章
2023-07-12發佈
# 生理回饋
# 心理諮商
# 心理治療
「身體有傷口,有發炎現象,會有相對應的生理反應。但神經性發炎,是身體沒有傷口,但是身體在不爽,大腦就在神經末端釋放神經性發炎物質,讓人感覺不舒服」。一位醫師在youtube用一段影片衛教「神經性發炎」的概念。醫師用了很心理學的說法,你要去接收身體的訊息,要讀懂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然後該幹嘛就幹嘛。冷了就多穿衣服、累了就休息。
快速跳轉目錄
讀懂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然後該幹嘛就幹嘛
「身體有傷口,有發炎現象,會有相對應的生理反應。但神經性發炎,是身體沒有傷口,但是身體在不爽,大腦就在神經末端釋放神經性發炎物質,讓人感覺不舒服」。一位醫師在youtube用一段影片衛教「神經性發炎」的概念。醫師用了很心理學的說法,你要去接收身體的訊息,要讀懂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然後該幹嘛就幹嘛。冷了就多穿衣服、累了就休息。
在談壓力管理,一定會看到Hans Selye的GAS理論,壓力反應可分為三階段: 警覺期、抗拒期、衰竭期。比較有問題的就是抗拒期太久太長,人動員所有的能量去面對壓力源,在拖得太久,身體能量耗盡了,無法讓自己修復能量,就進入衰竭狀態。抗拒期到衰竭期的階段中,可能就大量的倚賴「解離」機制在過生活。
如果你晚上兩點才睡覺,但是早上七點就要起床去工作。身體可能需要有一定的解離,才有辦法撐起身體出門工作。白天一整天工作後,下班繼續去做另一份工作,身體也需要一定的解離,才能繼續加油。解離讓人忽略某些不舒服感感覺,可以繼續維持超人般的表現。
我在上EMDR的課程,講師就說現在正在上課的人都在解離。在催眠的領域,解離和專注是一體兩面的事情,當人專注了這個,就會從那裡解離開來,因此催眠師很歡迎解離,也會利用解離。但在學習生理回饋過程 ,老師反而不鼓勵解離,鼓勵增加對身體的覺察,一旦覺察不舒服,就需要去調整生活作息,而不是繼續忍受不舒服過生活。
現代人的辛苦,在於方方面面的壓力大於以往生活,卻在大家都這樣的氛圍下,要說服自己這很正常,期望自己還可以繼續撐下去。但繼續解離下去問題就會變得嚴重。
一篇回顧研究彙整關於工時安排影響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指出一些「常識」(Fagan et al.,2012):
- 工時越高,各種身心問題變多
- 彙整1993、2003、2006,男女性因為工時而讓他們無法花足夠時間給家人與伴侶的比例增加
我從一位在失智據點工作的心理師身上學到的一個方法,可以用在諮商工作中,也可以運用在自己身上幫助自己覺察。他說在每個來尋求服務的人,他會請對方填一張表格,記錄一週裡面每天每個時段花在什麼事情上面。一看這張表,就可以知道問題在哪裏了。例如:如果主述是失眠的人,可能就會看到白天太多時間躺床休息。那看到如果一週時間表都是工作的話,很可能就會看到職家失衡、身心失調的問題。
因此,要幫助自己更理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先放下歸咎自己的心理議題,先把你一週的生活型態列出來,好好看看你是怎麼過生活的?釐清現實層面有多少比例是可以調整的?有那些部分是來自個人的價值觀或是心理議題,例如過度負責、完美主義、冒牌者症候群等?
了解你的焦慮的組成成分,調整你可以調整的部分,對於較難自行調適的心理價值觀或議題,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獲得需要的幫助。
Fagan, C., Lyonette, C., Smith, M., & Saldaña-Tejeda, A. (2012). The influence of working time arrangements on work-life integration or'balance': 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No. 32). Geneva: I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