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知道你已經進入催眠了?
呂倩文
2023-03-27發佈
# 催眠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在深耕催眠領域多年的唐道德老師的「催眠和你想的不一樣」這一本書中,打開書開門見山的一個大標題是「催眠就是注意力的轉移」,在標題之下,老師陳述了一個例子,是他如何透過利用注意力的轉移,幫助他有高血壓的丈母娘,如何安穩地,讓血壓降下來,同時,也降低了他的丈母娘的焦慮。
快速跳轉目錄
你怎麼知道你已經進入催眠了?
也許,你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已經是進入一種「準催眠」的狀態了呢!
在深耕催眠領域多年的唐道德老師的「催眠和你想的不一樣」這一本書中,打開書開門見山的一個大標題是「催眠就是注意力的轉移」,在標題之下,老師陳述了一個例子,是他如何透過利用注意力的轉移,幫助他有高血壓的丈母娘,如何安穩地,讓血壓降下來,同時,也降低了他的丈母娘的焦慮。
是的,催眠是注意力的轉移。在這裡,我再寫一段話,把你的注意力更轉移到催眠這件事情上。
催眠大師艾瑞克森醫師他所運用的催眠,並不是那種強迫受催眠的人進入入睡狀態的催眠,也就是說,受催眠的人並不會因為受到催眠師的「壓制」而失去「自制能力」、任人擺佈,反而是,「催眠狀態」可以說是每個人均曾經歷過的「自然狀態」,最常見的可以說是像「做白日夢」。我想,我們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經歷過老師在講台上講的口沫橫飛,然而我們的心思已經飛到放學後的時光,或是回到前幾天校外教學愉快的活動裡。
這種情形,可以是催眠。
此外,當我們在進行冥想、祈禱或甚至是運動時(如慢跑),也容易產生某種形式的催眠狀態。若是你進入這樣的狀態中,你對自己的「內在的心理感受」、「身體感官經驗」會變得比平常敏感、敏銳,而對於當時的「身外之物」,如:環境的聲音、變化等外在刺激,就相對變得不是那麼重要。這種情 況就像這個樣子:你想想看,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如果你有靜心冥想的習慣,你正進入深深的靜心中……,或是並不一定要進入冥想,你只僅僅是陷入個人某個沉思裡……,當時若有人在叫,你是不是有時候會沒有聽到?等到事後人家跟你說你才知道?
這也是進入催眠。
好的,看我寫了這麼多,那到底「怎麼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催眠?」 或許你可以先想像一下,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
在蔡東杰醫師所寫的「催眠實務手冊」中,有一段「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催眠現象」,蔡醫師形容當我們的注意力跟隨著電影情節聲光效果的發展(當然是要好看啦),影片結束還覺得怎麼時間這麼快,真不過癮,但事實上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不過散場後因為尿急要排隊去上廁所時,就會緊張的覺得每一秒的等候都是最長的一刻。蔡醫師在書上說明,這樣的過程就包含了許多催眠現象。
所以,綜合以上,如果你想接受催眠諮商,你可能會因為注意力和知覺經驗的改變,而有一些暫時脫離「現實」、「當下」的反應,基本上大致最常容易經驗到的包括:
- 身體感的改變:身體某部位變重或變輕;體溫的改變(或說是體感的改變)。
- 時間的感覺:回到某個過去的人生時刻,或是未來的自己。時間變慢,或是時間變長。
- 白日夢或自由的神遊:進入一種屬於你自已的場景或畫面。
- 隨著以上的改變而浮上腦海的已經忘記的回憶、話語、聲音,或是過去某個回憶或經驗的改變了,甚至是新的感覺出現了。
說真的,其實我們活在一個一直受到催眠的生活中。想想看,當你在刷牙時擠牙膏,你會擠出多少量的牙膏在牙刷 上?
有沒有會如同廣告一樣,把牙刷上擠上滿滿牙膏?
廣義的說,這也是催眠的一種。而且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