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孩子的,是大人想給的,還是孩子的需要?

我們給孩子的,是大人想給的,還是孩子的需要?
顧浩然

顧浩然

2023-10-16發佈

親子關係

# 親子關係

# 家庭諮商

# 親子教養

二個假設的場景。 場景一:孩子一回到家,媽媽興沖沖地從冰箱拿出一盒冰淇淋,問孩子要不要吃? 場景二:同樣是孩子回到家,媽媽對孩子說:冰箱裡有冰淇淋,你想吃就自己去拿。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也同樣有差不多年紀的孩子的您,以上的兩個場景,不知道哪一個是您比較熟悉的?

我們給孩子的,是大人想給的,還是孩子的需要?

二個假設的場景:

場景一:孩子一回到家,媽媽興沖沖地從冰箱拿出一盒冰淇淋,問孩子要不要吃?

場景二:同樣是孩子回到家,媽媽對孩子說:冰箱裡有冰淇淋,你想吃就自己去拿。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也同樣有差不多年紀的孩子的您,以上的兩個場景,不知道哪一個是您比較熟悉的?

當然,也可能有第三種、甚或第四種…的場景,在此就先不論述了。

看看上述兩種照顧孩子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呢?

這兩種場景,第一種,媽媽想把資源(冰淇淋)給孩子,但孩子當下不一定需要。

小心!別成了直昇機父母

第二種,媽媽提供孩子資源,但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

早些年,有個名詞:「直昇機父母」,是形容父母親像直昇機般,不斷地在孩子身邊盤旋,對孩子永遠有操不完的心,隨時都在注意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都要準備幫孩子張羅大小事、下指導棋,就像前述的第一個場景般。

面對已然是少子化的大環境,很多的家庭多半都只有一個孩子要照顧,也因為孩子少,不需要張羅因為孩子太多,所衍生的生活瑣事,較可以專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不過,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什麼事情,都還是把孩子看成是沒有自主能力,無時無刻都幫孩子想,甚至幫孩子做其實是自己能做的事,卻可能養成孩子的依賴感。

培養孩子學習自我負責的能力

此外,也常看到很多的父母親,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時,總是很習慣性地認為不好或不對,最後,並且還是要孩子依著大人想要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也愈來愈不想為自己做決定,因為,反正,自己怎麼想或怎麼做,都被否定,乾脆,就依著大人吧。

其結果,就可能讓 孩子難以為自我負責,害怕犯錯、做不好,對自己也愈來愈沒有自信

做父母的,只要讓孩子知道有什麼資源,但讓孩子依著自己的需要,來決定要不要使用及如何使用?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孩子有任何想法,先不要去否定或指責,而是可以先了解孩子何以這麼想?然後,試著去理解想法背後的脈絡;接下來再和孩子討論他們的想法、有沒有其它的可能性選擇?

好好地聆聽,就是一種尊重

無論是大人或孩子,我們都需要被尊重。好好地聆聽,就是一種尊重。當孩子覺得自己被好好地聆聽,而不是一直被否定,心裡就會比較舒坦。心情被照顧到了,接下來,才可能聽得進不一樣的聲音。

每位為人父母者,都會努力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但,我們真的只要做一個「夠好」的父母即可。更何況,大人認為的最好,對孩子而言卻是未必。硬是要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很可能只會帶來更大的衝突,造成關係的疏遠。如果是這樣的結果,不知道是不是父母親想要的呢?

「因此他父母說,他已經成人,你們問他罷。」(約翰福音9:23)

pexels-photo-5480406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4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