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斷不了?

校園霸凌斷不了?
林聖峯

林聖峯

2023-03-31發佈

心理諮商

# 創傷議題

# 心理治療

# 親子關係

校園霸凌幾乎是每個學生,都曾遇到的生命經驗,不管是在網路、人際、或身體層面,不管是當事者或是見證者,多半都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在我諮商的經驗裡,許多成年人的情緒困擾或是壓力問題,深入探索之後,發現也有很高比例,與求學時期遭到同儕的霸凌經驗有關。

快速跳轉目錄

  1. 心理師談霸凌經驗

心理師談霸凌經驗

校園霸凌幾乎是每個學生,都曾遇到的生命經驗,不管是在網路、人際、或身體層面,不管是當事者或是見證者,多半都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在我諮商的經驗裡,許多成年人的 情緒困擾 或是 壓力問題 ,深入探索之後,發現也有很高比例,與求學時期遭到同儕的霸凌經驗有關。

這些成人個案在生活中經驗到比一般人更多的__無力無助、失去動能、孤單憂鬱、憤世嫉俗__,這些體驗和過往被霸凌時期的 求助無援 有著很深的連結。當他們述說這些經驗時,會發現有些人並不是沒有抵抗,但一次次身邊的人的回應,卻加深他們當時的無助和絕望感!

例如曾有個案回憶,當時在和師長表達完後,師長只是對霸凌的同學做了一些勸說,但霸凌同學懷恨在心,對自己變本加厲,老師消極的態度,讓自己害怕再反應後會帶來更嚴重的傷害。或者跟父母表達後,卻遭到父母的質疑「你自己也有問題吧?不然別人怎麼會無緣無故弄你。」這些經驗都加劇了被霸凌孩子的恐懼,也只能把憤怒壓進更深的內在,最後甚至放棄抵抗產生輕生的念頭。

當我們先放下對錯,回過頭來仔細思考,為什麼有人特別容易遭到霸凌?而為什麼有人特別想霸凌別人呢?

我從臨床經驗中提出幾點給大家參考:

容易被霸凌的孩子

  • 多半從小父母以責備的方式教導,孩子個性變得焦慮、畏縮,常怕自己做錯事,遇到被欺負時往往會先懷疑自己,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錯過反應的時機,事後也不知道該怎麼提起。

  • 來自品德教育太矯枉過正的家庭,例如「忍讓是一種美德、一定是你有問題不然別人怎麼會弄你、你要先反省、不可以跟別人起衝突」有些傳統的教育方式或所謂的美德,往往成為困住孩子的枷鎖。

其實,我們可以灌輸給孩子更正確的觀念。

  • 平等的對待自己和他人
  • 尊重別人但也要勇於為自己發聲

有霸凌傾向的孩子

  • 在有暴力溝通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模仿了家庭的互動方式,學到可以透過暴力得到權力或主控權。

  • 被忽略或支持度不足的家庭,孩子渴望得到注意力或權力感,發現可以從排擠、嘲笑、霸凌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過去的諮商經驗中,我也曾遇過一些搞破壞或愛做亂的學生,在輔導過程中,每週一次持續的給予關注和支持陪伴,但並未針對行為問題特別多做探討。有趣的結果是,孩子的問題行為卻顯著的減少了。因為滿足了孩子想被關注的需求,行為問題也間接地消除了。

再來,談談關於 權力不對等 的問題,這通常會發生在師長對學生(上對下)的霸凌,問題就更為複雜了。

但回到霸凌者的心理層面來分析,許多討厭愛搗蛋、成績差學生的老師,通常心裡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而且很怕別人說自己沒有做到教導的責任,怕別人說自己失職,遇到較為特別的孩子時,常會引發自己內心深層的恐懼和焦慮,但為了不想面對自己的無力或脆弱,最快的防衛就是讓自己憤怒,並且利用本能的蠻力或不對等的權利壓制,讓孩子表面上看似屈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為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些,卻將傷害加諸在孩子身上。

最後,我想說的是:

  1. 霸凌通常不會只是一次性的,當孩子表達的時候,師長或父母都要更為敏感,除了釐清該次事件的詳細過程之外,也要主動追蹤或主動詢問孩子一段時間,確認沒有持續性的霸凌行為後才能放鬆。如前面所說的,被霸凌的孩子通常不敢主動表達,弱勢的孩子可能會選擇沉默或忍受。

  2.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以及明確的告知孩子隨時都能尋求你的協助。例如:「下次再遇到任何的狀況你一定要跟我說,我會協助你處理。」

  3. 在輔導方面,被霸凌者和霸凌者,雙方都需要有專業資源介入,兩者都有需要處理的溝通議題或原生家庭的課題。

  4. 事後當孩子願意表達時,要小心 不要讓你的關心變成責備,以免造成二次創傷。例如:「你怎麼不說出來、這麼嚴重你那時怎麼不講。」可以取代的回應方式是「發生事情的當時你是什麼感受/你當時在想什麼?」提供孩子安全的情緒支持空間,協助孩子將當時的恐懼或憤怒表達出來,陪伴並接納他的情緒。

這次公視的【有話好說】節目,也邀請我和一些專業人員,針對台灣的霸凌事件有一些探討,希望能透過一些正知正見,來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也希望大家能更正視霸凌背後的心理議題,拯救孩子未來的人生。

校園霸凌 公視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如何陪伴身邊的性侵害受害者? - 致社會大眾
追逐愛情的永恆少年/少女—感情關係成癮(成人篇)
當親愛的家人自殺,自殺遺族可以怎麼辦?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立案號碼 3532018824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03-3310119

mentalhugs.taoyuan@gmail.com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123號8樓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5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