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心人物 :中年轉職的心理挑戰與職涯適應- 專訪 徐維廷 諮商心理師

擁抱心人物  :中年轉職的心理挑戰與職涯適應- 專訪 徐維廷 諮商心理師
編輯部$

編輯部$

2025-08-02發佈

擁抱心人物

# 桃園心理諮商

# 台北心理諮商

在現代社會高度焦慮與變動的職場環境中,「中年轉職」這四個字,承載了無數複雜的情緒與現實壓力。它不僅僅是一次工作的更換,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認同、家庭責任與未來方向的全面挑戰。

徐維廷Vincent 諮商心理師 如何引領中年轉職者穿越職涯迷霧

在現代社會高度焦慮與變動的職場環境中,「中年轉職」這四個字,承載了無數複雜的情緒與現實壓力。它不僅僅是一次工作的更換,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認同、家庭責任與未來方向的全面挑戰。在這條充滿未知與荊棘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或許不只是一個提供答案的專家,而是一位能深刻同理、溫柔陪伴,並點亮我們內在力量的領航員。心理師 徐維廷Vincent 諮商心理師 ,正是這樣一位獨特的存在。他的專業,不僅建立在深厚的學術基礎上,更淬煉於他自身那段從職涯谷底毅然轉身的真實生命歷程。

從自身風暴中走來:一位真正「懂」你的心理師

徐維廷 諮商心理師的諮商風格之所以充滿力量,源於他對轉職者內心風暴的切身體會。他的故事,並非一帆風順的學術之路,而是一次深刻的生命轉向。在33歲那年,也曾站在職涯的十字路口,感受著巨大的迷惘與不快樂。他擁有令人稱羨的國際背景,15歲赴香港,16歲遠赴英國完成高中、大學及碩士學業。他的學術軌跡從生物學轉至管理學,返台服役後順利投入職場。然而,看似順遂的道路卻在33歲時遇到了難以逾越的瓶頸。新老闆的上任帶來了團隊的動盪與不信任,工作中的快樂被消磨殆盡,他甚至陷入了「極度不快樂,甚至不想上班」的困境。

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一次偶然的命理諮詢,意外地為他指出了「心理學」這條意想不到的路。這個建議,像一顆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了漣漪,也點燃了新的動力。準備推薦資料、面試、報告的過程,讓他重新找到了目標感。然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順利錄取心理所後,第一學期的學術挫折是巨大的,他形容自己「完全不懂課程內容」,花了整整一學期才逐漸適應。

更嚴峻的是現實的考驗。攻讀心理所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期間包含實習、論文與高昂的學費,幾乎不可能有穩定的收入。Vincent坦言,當時的他並未做過完整的財務評估,僅僅依靠著過去積累的「個人資本」——例如流利的英語能力可以兼職家教——以及家人提供住宿的後盾,每月僅靠一萬多元的微薄收入艱難度日。他深刻體會到,對於已經步入中年,肩負家庭、事業基礎的人來說,轉職的移動代價極為巨大,這樣的轉職代價將會更加巨大且沉重。

正是這段從企業菁英到困頓學生的親身經歷,讓 Vincent 的諮商超越了理論的框架。他不僅「知道」中年轉職的挑戰,更是「感受」過那份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經濟壓力下的窘迫,以及在學習新知時的挫敗感。因此,當個案走進他的諮商室時,他們遇到的不是一位居高臨下的專家,而是一位能夠真正同理並肩同行的夥伴。

專業洞察與系統性處遇:拆解中年轉職的挑戰與應對之道

Vincent的專業不僅來自個人經驗,更建立在對中年轉職議題的系統性理解與清晰的諮商架構之上。他深刻剖析,現代職場已進入「焦慮與斜槓時代」,單一職涯難以維持終身的現實,大大提升了人們對於職涯發展的不確定性。

他將複雜的中年轉職現象,歸納為三種主要情境,並針對其不同的心理與現實挑戰進行處理:

- 被動裁員(Lay Off):此類個案多因公司縮編、經濟不景氣等外部因素而失業,常發生在40至50歲階段,面臨再就業的困難。他們承受著自尊受損、身份認同危機以及家庭經濟的多重壓力。政府雖提供六個月的非自願離職補助與職訓課程(如近期流行的咖啡師培訓)作為緩衝],但內在的失落感仍需被細膩承接。

- 主動離職(Voluntary Resignation):這類轉職者多因遇到職涯瓶頸、看不到發展未來,而主動尋求第二專長。他們渴望找到能長遠發展的道路,例如考取心理師等國家證照。他們的挑戰在於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做出最適合的投資與轉換。

- 提前退休或財富自由後:這類人士多為50至55歲的工程師或金融界人士,在達成財富自由後,開始尋求人生下半場的意義與使命感。他們過去可能流行開咖啡廳,近期則有越來越多人轉向諮商領域,探索社會貢獻與自我實現。

面對這些挑戰,Vincent認為 「心理韌性」(Resilience)是轉職能否順利調適的關鍵因素。他指出,心理韌性是一種面對未知與變化時的彈性與適應力,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來自於平時對自我與情緒整理、處理的經驗積累。

基於上述的專業洞察,面對中年轉職的個案,徐維廷 諮商心理師整理了心理諮商中會經歷的歷程;

1.諮商初期:情緒安撫與建立信任。諮商的起點永遠是同理與安撫情緒。他會先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鼓勵個案,特別是難以示弱的高階主管,練習表達脆弱與困境。唯有信任關係建立後,才能進一步探討現實問題。 2.諮商中期:盤點現實與探索內在。當關係穩定後,他會引導個案進行全面的資源盤點,包括存款、支出、個人資本與未來的所有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會協助個案進行「自我能力盤點」,發掘那些可能被遺忘或從未被看見的興趣與專長(如畫畫、音樂、園藝等),藉此打破傳統框架,減少對未知的焦慮 3.諮商核心:分離外界壓力與堅定自我。他會協助個案清晰地辨識,哪些焦慮來自家人、親友的投射,哪些才是自己真實的需求。在諮商室中反覆練習「切割外界投射」,是幫助個案堅定自我決策的關鍵一步。 4.諮商後期:規劃具體行動。在完成內在探索後,他會轉向實際操作,協助個案準備履歷、優化LinkedIn檔案,甚至進行面試演練。對於主動離職者,他會導入系統觀,協助個案看清自己在舊有團體中的角色,並分階段規劃離職流程與面談,避免在未來重蹈覆轍。

在這整個歷程中,徐維廷 諮商心理師 始終秉持著一個核心原則:他是一位陪伴者與嚮導,而非給予標準答案的權威。他深信諮商的價值在於「歷程」本身,透過陪伴個案自我探索,最終讓他們長出自己的力量,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1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立案號碼 3532018824

擁抱甯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010190號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03-3310119

mentalhugs.taoyuan@gmail.com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123號8樓

擁抱甯心理諮商所

02-7748-0995

huggingyourself@gmail.com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5號5樓之10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5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