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可以做什麼?一位想要戒菸的老菸槍

催眠可以做什麼?一位想要戒菸的老菸槍
楊漢章

楊漢章

2025-05-02發佈

催眠

# 催眠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在Riegel與Tönnies(2011)的一篇深具啟發性的個案研究中,展現了催眠如何成為協助一位老菸槍與尼古丁道別的潛在可能。這不僅是一段行為改變的旅程,更是一場自我重塑的內在探險。

催眠可以做什麼?一位想要戒菸的老菸槍

在Riegel與Tönnies(2011)的一篇深具啟發性的個案研究中,展現了催眠如何成為協助一位老菸槍與尼古丁道別的潛在可能。這不僅是一段行為改變的旅程,更是一場自我重塑的內在探險。

D先生的故事

D先生,65歲,曾是高階管理顧問,一生以邏輯與策略為榮。煙齡長達45年,他對尼古丁的依賴早已深入骨髓。隨著社會環境逐漸對吸菸行為投以不友善的眼光,他開始動念戒菸。他自認為擅長解決問題,卻對自己無法擺脫吸菸感到羞愧與無力。他曾嘗試多種戒菸方法,皆無法維持超過一個月的戒菸。然而,這一次,他選擇催眠協助自己戒菸。

催眠協助的歷程

治療師與D先生共安排四次晤談,自第一次便引入催眠技巧,展開一段通往無菸自由的深層對話。

引發問題「不存在」的經驗感

治療師引導D先生想像一年後的自己,置身於一個沒有菸霧干擾的空間,那是自由的味道。然而,D先生無法視覺化場景,只感受到催眠所帶來的深層放鬆與舒適。

連結內在資源的催眠運用

接著,治療師喚起他過往顧問的角色,邀請他設想替一間企業擬定解方。雖然D先生能為「公司」提出計畫,卻無法將這份策略與自我戒菸連結。

說故事的間接催眠技巧

於是,治療師轉而訴諸隱喻與軼事,講述數個不同性格的人的戒菸故事,從與D先生個性迥異者開始,逐步接近與他性格相似的案例。其中一個故事深深觸動了D先生:

「一位個性和D 性格相似的父親,在戒菸過程中回想起兒子三歲時的一次事件。當時,兒子想要玩具,遭父親拒絕後,竟然平靜地說:『沒關係,如果你不買,我就沒有。』這句話讓那位父親在日後渴菸時,用作自我暗示,成為他成功戒菸的關鍵。」

這個故事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D先生內心的某道門。他當下雖仍對自己是否能長期戒菸存疑,對渴望感無從著力,但卻做出了一個明確決定:我要戒菸。

一個月後的回診,D先生驚訝地發現自己一口菸也沒抽。他說,每當渴望升起,腦海中便自動浮現那句話:「如果沒有,那就沒有。」

催眠作為內在轉化的橋樑

此個案顯示催眠並非魔法,也非一劑見效的靈藥。有時,它不立即生效;但治療師若能保持彈性,調整策略,催眠便可能成為建立聯結與動機的媒介。從引導未來想像,到喚醒顧問角色的邏輯思維,再到轉而講述故事、激發內在感應,D先生的反應清楚地指向:唯有當催眠變成一種個人意義的回聲,它才真正奏效。

催眠戒菸的其他實證方法

除了Riegel與Tönnies(2011)提供細膩描述的個案歷程,Elkins與Rajab(2004)提出一項具結構性的三階段戒菸催眠療程,顯示出高比例的短期成效,且長期追蹤仍有一定成效:

  • 治療結束時,有92%受試者成功戒菸。
  • 三個月後,維持率為86%。
  • 九個月後為67%,而到九至十二個月間,則有30%維持不抽菸。

三階段的催眠引導歷程

Elkins與Rajab(2004)發展的三階段結構中,以第二次為主要催眠介入階段,當事人會經歷約25分鐘的催眠引導。在經歷催眠後,會與當事人討論其經驗,並且與當事人討論後續,錄音進行自我催眠練習。錄音內容僅保留放鬆和舒適的部分,不包括關於戒菸的暗示。最重要的是要求當事人每週至少練習四次。其流程如下:

1️⃣ 眼神聚焦誘導法

2️⃣ 放鬆引導

3️⃣ 舒適感受

4️⃣ 放鬆的心理意象

5️⃣ 戒菸承諾:「而今天,你成為一位非吸菸者,擺脫了尼古丁與香菸的束縛……你不再抽煙,也不再使用任何煙草產品。隨著每一天過去,你對戒菸的承諾將更加堅定。每當你再次進入這種放鬆狀態時,你都會想起自己戒菸的理由。」

6️⃣ 與渴望的分離

7️⃣ 後催眠建議:「當你持續遠離尼古丁與香菸時,你會感受到成就感與滿足感。你會發現自己睡得更好,嗅覺與味覺變得更加敏銳。你不會過度飲食,會發現適量的食物就能讓你滿足。」

8️⃣ 自我催眠

9️⃣ 戒菸後的正向意象

🔟 恢復清醒

關於催眠建議的再思考

Green與Lynn(2023)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觀點:傳統催眠經常試圖透過「改變菸的感覺」(如使其變臭或噁心)來促使行為改變,卻忽略了這種策略讓當事人成為被動反應者,而非行動的主體。真正長效的改變,需來自個人主觀選擇的力量。讓戒斷不再只是對外界建議的反應,而是對自我價值的回應。

催眠,不僅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時間與信任編織出的互動。它不總是劇烈、顯著、迅速見效,但當語言穿越防衛,故事進入心靈,那麼一個渴望重生的靈魂,或許就能學會在渴望中,不抽一口煙,也不失去自己。

然而,若已出現明顯的成癮現象,單靠催眠與意志力仍可能難以抵抗身體層面的強烈渴求。此時,建議配合藥物治療,以協助降低對物質的生理依賴與戒斷反應,讓戒菸的旅程不再只是意志的孤軍奮戰,而是一場結合心理與生理力量的全面修復之路。

參考資料 ▶︎Elkins, G. R., & Rajab, M. H. (2004). Clinical hypnosis for smoking cessa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three-session interv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nosis, 52(1), 73-81. ▶︎Riegel, B., & Tönnies, S. (2011). Hypnosis in smoking cess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ome basic principles of hypnotherapy without using formal trance—A case study. Journal of Smoking Cessation, 6(2), 83-84. ▶︎Green, J. P., & Lynn, S. J. (2023). Hypno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smoking.

111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立案號碼 3532018824

擁抱甯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010190號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03-3310119

mentalhugs.taoyuan@gmail.com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123號8樓

擁抱甯心理諮商所

02-7748-0995

huggingyourself@gmail.com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5號5樓之10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5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