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是好人,我們愛你最真實的樣子

你不需要是好人,我們愛你最真實的樣子
廖莉彣

廖莉彣

2024-08-08發佈

心理諮商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不知道大家最近看過《腦筋急轉彎2》了嗎? 這段時間鼓勵許多適合的人去看這部電影,如果你還沒看,以下心得有雷請慎讀!

你不需要是好人,我們愛你最真實的樣子

不知道大家最近看過《腦筋急轉彎2》了嗎? 這段時間鼓勵許多適合的人去看這部電影,如果你還沒看,以下心得有雷請慎讀!

(防雷線) ------------------------------------------------------

有別於第1集,以原始情緒為主軸。隨著主角進入青春期,鮮明的呈現青春期階段的混亂、敏感、矛盾掙扎,增加了更複雜的情感,因此也有新的情緒來臨。

青春期階段是個人形成自我概念的階段,影片中我很喜歡信念系統這個部分,更具象化呈現我們所有經驗的累加,如何形成我們看待自我的整體認同。

- 初始階段 - 我是一個好人 I'm a good person

主角萊莉在13歲前,在第一季主要情緒角色-樂樂保護下,主要選擇保留萊莉的快樂為主回憶,並將那些難堪、負向等回憶丟到回收區。在這個階段,所有的角色都認同樂樂的做法,也讓萊莉累積許多正向的認知,我有好的朋友、我很誠實、我擅長打曲棍球等等,這讓萊莉長出對自我的認同 - 我是一個好人(I'm a good person)

這段時期的信念是經過個人刻意地挑選,在塑造個人認同的過程中,我們會選擇保留與個人認同有關的記憶,將不符合認同的自我深埋記憶深處。

- 危機階段 - 我不夠好 I'm not good enough

隨著主角進入青春期,生活圈即將迎來更大的轉變,在人際上、曲棍球上,從單純喜歡與朋友一起快樂玩耍區棍球的情緒,更多了其他層面的期望,期望自己可融入群體、期望別人可以更認同自己、期望自己有更好的表現,而這使得萊莉有更多元的情緒出現。

這種渴望成為某種理想樣貌與現況的差距,讓萊莉產生羨慕之情,並且期望透過努力,可以讓自己避開沒辦法融入與落選的風險、贏得所要的認同。這些新的願望帶來不同的行動,而不同行動之間有不同的需求,但被強大的焦慮所淹沒,使得萊莉聽不見其他的聲音。

然而伴隨著 我不夠好(I'm not good enough) 的認同長出時,這種強烈自我挫敗感,讓萊莉陷入了前所未見的焦慮情緒風暴。明明焦慮情緒的誕生,是我們有機會發展出預防危機與提前準備的能力,但過高的焦慮意識,阻擋我們看見與欣賞現有的自己,只一直在追尋未來理想的成果。

- 整合階段 - 這些都是我最真實的樣子

在電影尾聲,樂樂與焦焦和解,同時,樂樂放棄執著 我是個好人的認同,允許主角萊莉成長更多元的自我認同。這時候萊莉不再被情緒所駕馭,而成為自我情緒的主人。可以悲傷、可以焦慮、可以憤怒,也可以快樂。信念系統也長出不同的認同,這些部分都是我,而我可以選擇我是怎樣的人。

如同在電影中,很美麗的一段話: We love our girl, every messy beautiful part of her. 我們愛你,包含所有雜亂及美麗的部分

450531272 1013643063886368 2601392389959830715 n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正視你的內在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