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知道自己已經是成人了
楊漢章
2022-06-21發佈
# 心理諮商
大學生經常面臨對未來的迷惘、困惑,以及不知如何進行生涯選擇的議題。大二的小亞正困擾於是否應該加修一學程,讓自己的未來更具競爭力,還是專心將系上的課程修好就好。
怎麼變成「自我豐足的人」(self-sufficient person)?
大學生經常面臨對未來的迷惘、困惑,以及不知如何進行生涯選擇的議題。大二的小亞正困擾於是否應該加修一學程,讓自己的未來更具競爭力,還是專心將系上的課程修好就好。過去 Super 曾提出大學時期為生涯發展之探索階段,而近年學者 Arnett(2000)更進一步提出大學生處在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的概念。請論述在Arnett 的概念中,大學生具有那些較不同於其他階段或時期的特性?若結合此觀點,進一步詳述與小亞工作時可行之生涯諮商策略或作法為何?(110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諮商與心理治療實務與專業倫理 )
110年心理師考試有一題申論題題目,提到學者Arnett(2000)提出「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概念描述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關於成年和怎麼感知道自己成年了,是個重要的議題。
亞馬遜有個部落,男性要經過一個儀式才能算是成年。男孩要把手伸進放滿子彈蟻的袋子,任由子彈蟻咬自己。子彈蟻號稱被咬到,就像被子彈打到一樣。男孩要挺過被咬的痛覺之後,在部落才會被當成男人。
現在台灣有什麼儀式幫助青少年轉化到成年人呢?如果沒有儀式,要怎麼樣自己過度過去?
Arnett提出「成年初顯期」概念來描述這個階段。具體指的是18歲到25歲這段時期,既不認為自己是青少年,也不覺得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他們獨立於社會角色和規範性期待之外,也不需要負擔成年人面對生活的規範性責任。這段時間有各種的可能性,對未來缺乏明確的感覺。
研究者調查不同年齡層的人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你覺得你已經達到成年人狀態了嗎」,可回答「有」、「沒有」或是「一半一半」。結果是:18至25歲族群回答「一半一半」高於「有」。而在26至35歲族群中,才有大部分都人覺得自己是成年。
作者的論點是有太多的機會讓他們去進行角色實驗。在愛情、工作和世界觀有太多不同的可能性,需要逐一去檢驗,才能為自己做下長期的承諾。(相對,在資源少、機會少的環境,成年初顯期階段就比較短)
人力銀行曾作一份調查,調查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花了多久的時間?調查結果平均是七年多。這份國內的調查就相當呼應這個觀點。
失去了傳統社會的固定成年禮的儀式,結婚、生子、服兵役都不是必要的情況下,要怎麼從青少年轉換為成年人?Arnett認為重點是角色的個體化特質(individualistic qualities of character),可以作為邁進成年的準則:
- 接受自己的責任
- 做下獨立的決定
- 經濟獨立
綜合1、2、3就可以變成「自我豐足的人」(self-sufficient person)
Arnett, J. J.(2000). Emerging adulthood: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 55(5), 46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