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霸凌怎麼辦?教你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霸凌陰影,捍衛權益!

被霸凌怎麼辦?教你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霸凌陰影,捍衛權益!
編輯部$

編輯部$

2025-03-27更新

2025-03-12發佈

心理諮商

# 創傷議題

# 心理諮商

被霸凌怎麼辦?孩子在學校遭受霸凌問題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不應該被忽視,本文將說明被霸凌徵召有哪些,並解析被霸凌後遺症問題,同時分享父母應該如何幫助被霸凌者走出陰霾,帶你解決被霸凌走不出來的問題!

霸凌是什麼?怎樣算霸凌?6 大霸凌種類介紹

(一)霸凌定義

根據「校園霸凌防制準則」,「霸凌」的定義意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

簡單來說,霸凌是指個體或群體透過惡意、持續性的言語、行為或社會手段,刻意傷害、恐嚇、羞辱或排擠他人,導致受害者身心受到影響。霸凌通常發生於學校、職場、網路或社交環境,且具有權力不對等的特徵,施暴者通常比受害者擁有更多的社會影響力、體能優勢或心理操控能力,使受害者難以反抗或擺脫困境。霸凌需符合至少 1 個以上條件:

  • 持續性:霸凌並非單一事件,而是連續發生的行為。
  • 惡意性:霸凌者具有傷害他人的意圖。
  • 權力不對等: 霸凌者在力量、體型、社會地位等方面優於受害者,使受害者難以反抗。
  • 造成傷害: 霸凌行為對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傷害。

(二)6 大校園霸凌種類

6 大校園霸凌種類

肢體霸凌

肢體霸凌指的是以實際的身體接觸為手段,對他人進行傷害、推打、踢踹、推擠或破壞個人物品等。這類霸凌往往表現為直接的暴力行為,容易造成明顯的身體傷害,並在受害者心中留下恐懼和無助感。

言語霸凌

言語霸凌是指透過辱罵、嘲笑、挖苦、侮辱或散播謠言等語言手段,對他人進行心理上的攻擊。這種霸凌形式通常沒有明顯的身體傷害,但對受害者的自尊心和情緒造成極大打擊,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焦慮、抑鬱或自我價值感低落等問題。

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主要利用網路平台進行攻擊,常見形式包括散播不實信息、公開羞辱、社交媒體上的惡意評論、惡搞照片或影片等。由於網路的匿名性和廣泛傳播特性,這類霸凌可以迅速擴散,並且受害者往往難以找到解決或求助的出口。

關係霸凌

關係霸凌主要針對人際關係進行操縱,表現為有意孤立、排擠、散布謠言或操控社交圈等。這種形式的霸凌會直接破壞受害者與同伴之間的信任與友誼,讓其在群體中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從而對個體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並留下陰影。

舉例來說,在班級中,一些學生可能會故意不邀請某位同學參加集體活動,並長期在背後散播該生不實的流言蜚語,使其在學校中逐漸失去朋友,變得孤僻、缺乏自信,甚至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即為關係霸凌。

反擊霸凌

反擊霸凌指的是被霸凌者因長期受壓迫或遭受不公平對待,在某些情況下選擇以暴力或其他霸凌手段來進行反抗,試圖改變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雖然初衷可能是為了自保或尋求正義,但反擊行為會往往演變成新的霸凌行為,讓個體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進一步複雜化校園內的暴力循環。

性霸凌

在學校裡,有學生可能會遭到同儕以性暗示、下流笑話或不適當的觸碰來調戲,甚至被迫參與不情願的性行為。這些行為使受害者在心理上產生創傷,常常伴隨著自責和恐懼,並可能導致持續的焦慮和抑鬱狀態,極為性霸凌。

簡單來說,性霸凌主要是以性為手段的霸凌行為,包括不當的性言論、性騷擾、性接觸甚至性侵等。不僅侵犯受害者的身體自主權,更會對其心理造成極大傷害,使受害者產生羞愧、恐懼和自我否定,並對未來的人格發展和人際關係造成長遠影響。

被霸凌怎麼辦?從被霸凌徵兆到申訴方法,教家長如何處理!

(一)霸凌徵兆有哪些?

霸凌的徵兆可能因人而異,且會受到霸凌類型、環境等因素影響。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徵兆:

身體徵兆

  • 身體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瘀傷、擦傷、傷痕或其他外傷
  • 食慾與睡眠出現變化
  • 身體不適的頻率增加
  • 出現失眠、做噩夢等睡眠問題

情緒徵兆

  • 情緒波動激烈、不穩定
  • 經常出現焦慮或恐懼
  • 對自己沒自信、覺得自己沒價值
  • 長期心情低落,卻不願意與家人說明

行為徵兆

  • 找藉口不想去上學
  • 學業一落千丈
  • 生活用品經常不見或遭到毀損
  • 金錢需求變大,甚至出現偷錢狀況
  • 出現攻擊性行為、自殘行為,或物質濫用等問題

(二)小孩遇到霸凌怎麼辦?該如何處理?

小孩遇到霸凌,家長該如何處理?

1. 細心觀察,主動關懷

霸凌不分年紀,就學期間,家長應密切注意孩子的行為與情緒狀態。若孩子經常表現出情緒低落、焦慮、恐懼、不願上學或變得格外沉默,都可能是校園霸凌的徵兆。當上述徵兆至少出現兩項時,便很有可能是已經遇到了霸凌問題。

建議家長在平日裡主動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營造開放、信任的溝通氛圍,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家人都會支持他。

2. 溫和詢問,耐心傾聽

當發現孩子疑似遇到霸凌問題,可以先以溫和、關懷的語氣詢問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例如課堂互動、與同儕的相處、以及有無發生讓他感到不安的事情,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提問時應採用開放性問題,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避免帶有指責或評判的語氣,也能增加其打開心扉說出真實情況的意願。

盡可能地鼓勵孩子詳細描述被霸凌的經過,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此階段家長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感受,表達理解和支持,一味的責怪可能會導致孩子封閉自我、逃避問題,導致日後出現創傷問題。

3. 教導正確處理方式,蒐集證據

當孩子一五一十將事發經過說明清楚之後,首先可以教育孩子霸凌是不正確的行為,並告訴他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包括記錄霸凌事件的詳細經過,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並蒐集相關證據,如霸凌者傳送的訊息、照片或影片、同學或老師的目擊證詞、受傷的照片或醫療紀錄等,這些證據將來在向學校或相關機構申訴時非常重要。

雖然孩子可能會因情緒激動而想要報復,但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報復只會使情況惡化,甚至可能引起更多衝突,應該通過合法、合理的渠道來解決問題,而非以暴制暴的反擊霸凌。

4. 透過正式申訴與專業介入尋求解決

如果霸凌情況持續存在或變得嚴重,向學校老師、輔導室或相關單位提出正式申訴通報,要求學校介入處理;若校方處理不當或消極,可向教育局或相關機構申訴。同時也應考慮尋求心理諮詢或法律援助。這不僅有助於保護孩子,也能讓學校和相關機構重視問題,進而採取有效措施。

  • 各學校反映信箱與專線電話
  • 各縣市反霸凌專線
  • 教育部反霸凌專線 1953

孩子被霸凌有創傷怎麼辦?讓擁抱心理協助您!

家長必看!小孩被霸凌可能會有哪些後遺症?

當小孩遭遇霸凌後,可能會在多個層面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這些後遺症不僅影響他們的當下生活,也可能延續至成年成為心理創傷,以下針對霸凌後可能會出現的後遺症說明。

(一)心理健康問題

  • 焦慮與憂鬱:被霸凌的小孩常常會產生持續的緊張與恐懼感,這種焦慮情緒可能轉化為長期的憂鬱。孩子可能變得沉默寡言、失去興趣,甚至出現自我價值感低落或自殺念頭。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部分孩子在經歷霸凌後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當日後遇到與霸凌事件相關的觸發因素時,他們可能出現回憶閃回、噩夢、情緒失控等症狀。

(二)社交迴避

長期遭受霸凌會讓孩子對同儕關係產生恐懼,擔心再次受到傷害,進而選擇避開社交場合或集體活動,出現性格改變的狀況。這種孤立狀態會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社交支持,影響其社交技能的發展,嚴重甚至會影響到日後的職場生活;同時,孩子也可能難以建立信任關係,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

(三)衝動與攻擊性行為

被霸凌的小孩有時可能會因為長期累積的憤怒和無力感,而表現出衝動或攻擊性的行為。這種行為既可能是對霸凌經歷的反抗,也可能是情緒失控的結果,但往往會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像是出現攻擊性、易怒、暴力等行為,或是難以控制情緒,容易與人發生衝突。

(四)學業與職場適應問題

霸凌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可能使孩子在學校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學業表現下降。有些孩子甚至因為害怕被欺負出現逃學現象而誤入歧途。這些情緒和行為上的影響如果未能及時矯正,可能會延續到成年後,影響其職場表現與人際互動。例如,可能會因為過度敏感而難以與同事建立正常信任,或者在團隊合作中表現得過於防備,導致職場升遷和合作受到阻礙。

(五)睡眠障礙

霸凌帶來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導致失眠、頻繁驚醒或噩夢連連等。長期睡眠不足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會進一步加劇焦慮和憂鬱情緒,使得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不穩定,也會直接影響到隔天在校的學習狀況。

霸凌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心理健康到社交能力,從行為模式到學業與職場適應,乃至基本的睡眠質量都可能受到影響。及時識別這些後遺症,並通過家庭、學校及專業心理支持的多方合作,能夠有效幫助孩子緩解痛苦,重建自信,並促進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霸凌心理創傷不該被忽視,讓擁抱心理協助您!

如何幫助被霸凌者?父母親的陪伴是重點!

霸凌可能對孩子的心理與行為發展造成深遠影響,但若能在受害者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持,可以有效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重建自信。其中,父母的陪伴與理解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被支持,而不是孤單地面對霸凌的痛苦。

(一)父母要如何陪伴被霸凌的孩子?

1. 主動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

當孩子遭受霸凌後,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情緒低落,甚至拒絕上學。此時父母應該主動給予情感支持,讓孩子知道自己不需要獨自面對,家人會永遠站在他這一邊;同時保持耐心,不逼迫孩子馬上開口,而是讓他知道「任何時候爸爸媽媽都在這裡聽你說」。

2. 傾聽孩子,不責備、不否定

許多孩子不願意向父母求助是因為害怕被責怪或被認為「太軟弱」、「沒單當」,又或是害怕父母不願站在自己這邊。因此,當孩子願意開口訴說霸凌經驗時,父母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傾聽,避免責備或指責:「你怎麼不反擊?」、「是不是你做錯什麼?」,而是適當表達同理心、關懷,確保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讓他知道父母會和他一起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讓他孤立無援。

3. 陪伴孩子建立自信與心理韌性

霸凌可能會大大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因此父母的陪伴與鼓勵格外重要。當遇到霸凌之後,可以鼓勵孩子發展興趣與專長,提升自我價值感,例如參加運動、音樂、藝術等活動;並提供積極的家庭氛圍,透過共同活動,如一起做飯、運動、旅行等,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愛與支持,強化正向思維,讓孩子明白「被霸凌不是你的錯,你仍然值得被愛與尊重」。

(二)被言語霸凌怎麼辦?面對被霸凌的孩子哪些話不能說?

當孩子經歷霸凌時,他們已經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父母或師長的回應可能決定孩子是否願意繼續求助。如果說出錯誤的話,可能會讓孩子感到被責怪、被忽視或被否定,甚至影響自尊心與心理健康。

1、「你是不是做了什麼,才讓別人這樣對你?」

這句話會讓孩子覺得在學校遭到霸凌是「自己的錯」,產生自責感、沒自信,甚至可能不再願意說出自己的遭遇。

✅ 可以這樣說: 「這不是你的錯,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沒有人可以這樣對待你。你願意跟我聊聊發生了什麼嗎?」

2、「不要理他們就好,久了他們就不會再欺負你。」

霸凌通常是持續性的行為,忽視並不會讓問題自動消失,反而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無法獲得幫助,導致反擊霸凌的狀況出現,反而讓事態變嚴重。

✅ 可以這樣說: 「我知道這件事讓你很困擾,不過爸爸媽媽會跟你一起想辦法解決,好嗎?」

3、「打回去就好了,讓他們知道你不好欺負!」

父母應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以暴制暴不僅可能讓孩子陷入更多衝突,也可能讓他們面臨學校處罰,甚至成為霸凌者的一部分。

✅ 可以這樣說: 「我們來討論一些方法,讓你在安全的情況下保護自己,並讓霸凌停止。」

4、「這只是小事,不要太敏感。」

霸凌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也可能會嚴重影響日後的生活,這句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視,甚至懷疑自己的痛苦是否合理,甚至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

✅ 可以這樣說: 「爸爸媽媽都很在乎你的感受,這件事對你來說很重要,我會陪你一起面對。」

5、「你應該要勇敢一點,不要這麼懦弱。」

被霸凌的孩子已經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父母應同理孩子並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這句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堅強,甚至更加自卑。

✅ 可以這樣說: 「你已經很勇敢了,願意告訴我這件事就是很棒的第一步;接下來也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6、「你怎麼不早點說?現在才講有什麼用?」

許多孩子正是因為害怕父母的責怪或不理解,所以一直才隱忍、受委屈,當他們終於鼓起勇氣說出口時,這句話只會讓他們更加內疚與害怕。

✅ 可以這樣說: 「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件事,不要擔心,我們現在一起來想辦法解決,好嗎?」

7、「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事,忍一忍就過去了。」

霸凌並不是正常成長過程的一部分,所有孩子都應該接受平等的教育與對待,霸凌者的行為不應該被合理化或淡化,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痛苦不被重視。

✅ 可以這樣說: 「這件事很嚴重,爸爸媽媽會陪你一起找到解決辦法,讓你不再受到傷害。」

8、「網路上的事不用理,別那麼在意就好了。」(針對網路霸凌)

除了校園霸凌之外,網路霸凌的傳播力也十分強大,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不應該被輕視。

✅ 可以這樣說: 「我知道這些話讓你很難受,我們來看看可以怎麼處理,避免他們再傷害你。」

被霸凌走不出來怎麼辦?擁抱心理諮商所陪伴孩子度過!

在成長的道路上,霸凌的陰影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深深地烙印在心靈深處。那些曾經遭受霸凌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內心也可能殘留著揮之不去的傷痛,焦慮、恐懼、自我懷疑等情緒如同潮水般湧來,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因此,面對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及時尋求專業支持至關重要。

擁抱心理諮商所是您溫暖且堅實的後盾。我們深知霸凌對心靈造成的創傷,因此,我們匯集了多元專業的心理師團隊,包含經驗豐富的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等,透過不同的治療方法療癒個體的創傷問題,為您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務。

無論孩子是因霸凌經歷而感到焦慮、憂鬱或 PTSD 症狀,我們都會全力協助他們走出陰霾,重建健康積極的生活!

以上是校園霸凌的相關資訊,歡迎孩子與我們的諮商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立案號碼 3532018824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桃園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03-3310119

mentalhugs.taoyuan@gmail.com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123號8樓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5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