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擁抱心理鄒孟栩所長:心理師是帶領伴侶直面問題的第三者
編輯部$
2023-04-18發佈
# 外遇諮商
# 伴侶諮商
# 婚姻諮商
在進行伴侶諮商的過程中,心理師就好比「中立的第三者」,秉持著不偏袒任一方的原則 ,觀察和傾聽雙方的狀態,並適時地加以引導,從而改善兩人之間的矛盾。
快速跳轉目錄
心理師是帶領伴侶直面問題的第三者
- 採訪單位:小人物
- 實習編輯:振威
- 核稿編輯:Shiuan
成立於2019年的擁抱心理諮商所,由一群想要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專業心理師所組成,其中所長暨諮商心理師鄒孟栩更是有著逾十年的諮商經驗。
但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在大學期間是就讀哲學系,到了研究所時期才轉攻諮商輔導。會有這樣的轉變,其實與她所面對到的心理問題脫不了干係。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說,青少年時期的她曾有過為心理問題而苦的時候,而當時的諮商心理師以專業的身份陪伴她、傾聽她的話語,並帶領著她從那個狀態中走出去,讓她十足感激。而這段經歷也使她對諮商心理師這份職業產生憧憬,並成為她義無反顧地踏入諮商領域的契機。
在成立擁抱心理諮商所之前,鄒孟栩諮商心理師還擔任過臺北市社團法人觀音線協會愛牽手專線的督導,同時也在學校、醫院、乃至新北市政府等機構擔任諮商心理師,同時她也擁有GCDF(全球職涯發展 師)和中國二級心理諮商師的專業證照。除了進行諮商外,鄒孟栩諮商心理師還會就心理和關係等議題撰寫文章,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協助更多的人們面對難題。
婚姻/伴侶諮商:重建彼此溝通的橋樑
擁抱心理諮商所成立的宗旨,是期待以「全人心理健康」與「家庭心理師」出發,盡可能的協助有不同心理問題的民眾。因此在擁抱心理諮商所的官網上,不僅可以見到個人諮商的預約服務,也能看到婚姻伴侶諮商、家庭諮商、親子諮商等不同的諮詢主題。
2023年的台灣,已經有約七成以上的心理諮商所開設婚姻/伴侶諮商服務,但婚姻/伴侶諮商其實在數年前都還不是非常熱門的諮商主題,會有這樣的現象,或許可以歸咎在華人「家醜不可外揚」的文化影響。在這種傳統觀念下,不少夫妻或伴侶寧可放任問題逐漸破壞關係,也不願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更極端的人,甚至會將「去做心理諮商」的伴侶和「有病」畫上等號。
但即使是關係再親暱的夫妻與伴侶都難免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候。人們在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環境下成長,並逐漸建立起獨有的人格特質,當我們和另一個對象產生交集時,多少會因為部分觀念不同而產生或大或小的衝突。當關係中的我們自己無法自行解決衝突時,也可以考慮藉一些「外力」的幫助,也就是諮商心理師來協助。
那婚姻伴侶諮商實際上都在做些什麼呢?
在進行婚姻伴侶諮商時,專業的心理師會發揮引導的作用,建立起彼此溝通的橋樑,協助夫妻與伴侶釐清感情中的問題,並試圖改善雙方的關係。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分享,在這段過程中,心理師就好比「中立的第三者」,秉持著不偏袒任一方的原則,觀察和傾聽雙方的狀態,並適時地加以引導,從而改善兩人之間的矛盾。
夫妻與伴侶們將會在諮商的這段過程中更認識對方和自己,從而更能明確地知曉對這段關係最適合的走向,做出對彼此最好的決定。
在關係中學會雙向溝通和彈性調整
在感情觀上,鄒孟栩諮商心理師最看重的就是「溝通」和「彈性」這兩項要素,其中彈性是她認為在成為諮商心理師後影響自己最大的一點。
- 溝通,即兩點:第一點是表達和傾聽。
在一段關係中,雙方都必須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我們生而為人,或多或少都有著需求,可能是情感慰藉上的需求,也可能是物質上的。除了懂得表達外,也要學會傾聽對方的想法和需求,這樣才能促成良好的雙向溝通。若是一昧地輸出或接收需求,或逃避跟拒絕溝通,遲早會有一方因此筋疲力盡並放棄這段關係。
- 另外一點則是讓自己有彈性,意即在自身可接受的範圍內有調整自己的空間。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在〈【心苦人療癒專欄】在家沒隱私,我要怎麼建立自己的界限?〉談到了「界限」的概念。界限指的是一個限制個人的無形邊界,同時也是幫助人們辨別自己希望如何對待和被對待的基本準則。當界限被跨越了之後,人通常會感覺不舒服,感情中也是如此。
但人終究不可能在關係中固執地守著自己的界限,換句話說,我們無法無時無刻改變另一半的種種,那倒不如有彈性地調整自己的界限,如此一來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關係中所產生的衝突。但調整的前提是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若是為了遷就他人而無止境地擴張界限,最終受傷的仍會是自己。
婚前同居與婚前諮商:看見最真實的彼此
在陪伴過那麼多夫妻與伴侶面對關係的困境之後,鄒孟栩諮商心 理師分享了一位律師友人對於如何減少「婚姻是步入愛情的墳墓」的方法──假設情侶雙方都有結婚的計劃,不妨在正式結婚前先嘗試同居。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指出,情侶在結婚前都會對婚姻生活抱有幻想和期待,也就是俗稱的「粉紅泡泡」。而當結婚後泡泡被戳破的那一刻,才發現另一半可能在生活習慣上或是其他方面和自己有著落差,甚至自己可能無法接受這些落差,便有可能產生對婚姻的悲觀情緒。
但兩人若在結婚前先嘗試同居,除了可以更熟悉另一半之外,也可以事先預習未來婚後的實際生活情況,以此確認自己是否願意和對方共結連理,避免在婚後才發現兩人其實不適合共同生活。
當然同居前還是要先經過縝密的規劃,藉此瞭解到同居的目的在於共築二人空間,以此為目標實際相處和磨合,如此一來對這段關係才是有益的。如果婚前同居不容易執行,鄒孟栩諮商心理師也建議可以透過婚前諮詢的方式,讓情侶們更認識彼此。
婚姻伴侶諮商傾向於解決夫妻在婚姻中的衝突與不協調,是一種「事後補救」的概念,例如外遇、性生活、溝通不良等等,而許多走到婚姻伴侶諮商的夫妻,在討論時的氛圍都十分衝突與緊繃。
所謂的婚前諮詢,強調的是「事前預防」。
剛剛提到情侶在結婚前都會對婚後生活抱有幻想和期待,為了減少粉紅泡泡被戳破的失望感,情侶雙方可以先就目前的關係整理出一些彼此想法與生活上的差異,透過與心理師的討論達到關係的改善,以及為未來婚姻生活做足規劃。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分享道,擁抱心理諮商所在婚前諮詢時會透過一份完整的量表來讓情侶了解彼此目前在關係中的狀態,量表內容包含:關係動力 、金錢觀、家人關係,性生活等。透過量表的檢測與心理師的說明,情侶能夠更具體的認識彼此的關係以及知道可以調整的方向。
釐清緣由,讓問題就此畫下休止符
「既然結婚會有結婚典禮,那請問你認為可以有離婚的典禮嗎?」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認為,「典禮」是一種象徵,代表著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或結束。從這個角度來看,「離婚的典禮」除了簽署離婚協議書,拿到新的身分證之外,應該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提到,在一些心理諮商工作中會遇到個案在離婚後,情緒上並不是原本以為的放下了、自由了,反而是深深的憤怒、傷心、失落等,那是因為婚姻在人生經驗中是一件「大事」。當然「離婚」也是一件大事,都是面臨著生活與角色上,甚至是經濟上的轉變。在「生活事件壓力量表」中,離婚是排行第二名,僅次於配偶死亡的壓力事件,但社會卻輕忽了「離婚也是需要準備的」。
這幾年台灣社會對於離婚的接受程度提高,「離婚」不一定會貼上羞恥的標籤。鄒孟栩諮商心理師也表示離婚是一個歷程,在她的臨床經驗中,從開始想要離婚到真正簽字離婚的中間會經歷一段長短不一的時間,這時候夫妻雙方的關係可能是衝突的、冷漠的,也可能是其中一方想要修復彼此的關係。有些夫妻會在這個時候進行婚姻諮商,當然關係修復了是皆大歡喜的,但如果再更了解彼此之後,往往也有不少夫妻會發現離婚也是一種選擇,那就在婚姻伴侶諮商中討論可以怎麼離婚,包含協議彼此的想法、怎麼告訴孩子、離婚之後可以維持怎麼樣的關係、以及說說彼此的情緒。
諮商心理師在這段過程中仍然是個中立的角色,既不會偏袒關係中的任何一方,也不會對這段關係 作出評論,而是將目標放在雙方可以怎麼結束,以及減緩因分開而產生的心理壓力。讓彼此不留下遺憾的同時,也讓兩人能夠以更好的姿態去迎接下一段關係。而不是將上一段關係中的問題或隱患原封不動地帶到下一段關係當中,形成惡性循環。
離婚代表的是婚姻關係的結束,但彼此依舊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讓夫妻關係影響到孩子,也是離婚伴侶成為「友善父母」需要學習的課題。所以她建議「離婚的典禮」不應該僅是簽字離婚,也可以是兩人好好的談一談。如有必要,尋求心理諮商或是法律諮詢也都是一種「離婚典禮」。
擁抱心理,擁抱愛和自己
人,會對於感情、歸屬感到渴望是正常的,所以我們建立關係。我們在關係中學習、成長,必然有所損耗。當你在關係中感到疲憊時,不妨考慮向心理師尋求幫助。這並不丟臉,也不代表你或另一半有病,而是證明了你對於這段關係的重視。
也許給予一個機會讓心理師和你們一同直面問題,你們會發現有些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
全文轉載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