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母職
林培欣
2022-05-17更新
2022-05-01發佈
# 心理諮商
# 心理治療
教育程度越高,女性投入家務雖變少,但在育兒上越接近「密集母職」,有可能會付出極高的情緒勞動。
快速跳轉目錄
什麼是情緒勞動?
前陣子,很投入的準備Podcast的訪談內容,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我回想起之前上乙白老師的課,老師在講義上提到這麼一段話「教育程度越高,女性投入家務雖變少,但在育兒上越接近「密集母職」,有可能會付出極高的情緒勞動」
所謂情緒勞動,包括了生活許多瑣碎的人事物,看似小事,但仍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精力去處理。 例如:家庭其他成員的情緒關懷與照顧,自己或另一半的家族聚會(要吃什麼?公婆、岳父母喜歡吃什麼?買回來吃還是去餐廳吃?那一天的時間是大家都可以?)、選擇與列出需要採買的生活物品(燈泡要選擇哪一款、洗髮精哪一個牌子比較好用、孩子的沐浴用品都標榜有機無香料,要選哪一罐好?)以及什麼時候要去採買(誰去採買?去哪裡採買?)等等,也就是生活上許許多多未完成的「代辦事項」。
而情緒勞動,也來自於勞務分配不均,當時,我對這句話還沒那麼有感覺但防疫期間我的許多團體課、演講、瑜珈課等等,都調整為線上進行,於是我開始密集的在家工作剛開始我蠻樂在其中的,一方面解決了我的生存焦慮,一方面也認為可以在育兒上有個喘息的時間,看似很美好的安排,但漸漸的,我在工作和母職上的轉換,開始有點喘不過氣來,過去,我外出工作,交通往返的時間,就是我調整自己回到母職的時候但防疫期間,我一下班,就瞬間到家(都不用任意門)立馬銜接了母職這個角色 還來不及沉澱與消化工作中的思緒與疲累感,孩子就在耳邊大聲呼喊著「媽媽!@¥£€*#%^•⋯⋯⋯」無縫接軌的角色轉換,讓我的身心相當緊繃,也開始和先生有許多不諒解的衝突。
自我覺察是關係改變的關鍵
接觸身體的感受以及內在的情緒,其實就是自我覺察的開始,當我們覺察身心,就能走向自我照顧與自我接納自身的身心能夠受到療癒與安頓,才有空間長出理解的眼光,重新看待關係的樣貌,於是,透過自己「喘不過氣」的發現,我覺察到自己在工作與母職之間的緊繃,也開始練習「慢慢來」的步調.在家下班後,稍微留個10-15分鐘給自己,慢慢的整理東西,慢慢的做10個深呼吸,讓自己有個轉換的空間。
當身心受到照顧,情緒也能漸漸的被消化了,幫我自己內在慢慢安定,我便看見先生在家當全職爸爸的辛,苦,理解到原來每天的他,背負了許多繁瑣的「代辦事項」,面對一直沒完成的瑣碎事物的壓力,身心也承受了許多的情緒勞動,與先生的衝突與緊張,就在理解中慢慢地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