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難過的過程,有沒有個固定流程

悲傷難過的過程,有沒有個固定流程
蔡惠貞

蔡惠貞

2024-05-21發佈

心理諮商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每當有重大社會新聞事件發生時,無論是天災或人禍,看著新聞報導、相關文章,都容易讓人一起陷入悲傷跟難過的狀態。還記得2021年的太魯閣列車事件,其中,有看到某一個新聞記者採訪罹難者家屬時,家屬在回應記者的問話過程中,有一度笑出聲音來,那有些網友就在留言區回應說「怎麼還笑得出來」,網友的理解是這樣悲傷的事情還笑出來,很不合理。

悲傷難過的過程,有沒有個固定流程

每當有重大社會新聞事件發生時,無論是天災或人禍,看著新聞報導、相關文章,都容易讓人一起陷入悲傷跟難過的狀態。還記得2021年的太魯閣列車事件,其中,有看到某一個新聞記者採訪罹難者家屬時,家屬在回應記者的問話過程中,有一度笑出聲音來,那有些網友就在留言區回應說「怎麼還笑得出來」,網友的理解是這樣悲傷的事情還笑出來,很不合理。

的確,通常我們會認為遇到親友過世、失業、分手或重大災難事件,像是太魯閣列車或地震等,都會讓人很難過。而我們經常看到當事人的反應就是「哭」,或表情悲傷與痛苦,以至於有些人看到影片中的家屬沒有表露悲傷神情時,難免覺得疑惑。但其實每個人面臨相同事件所產生的情緒狀態都是不一樣的,當面臨到重大失落事件時,也並不一定第一時間是「哭」的反應。

接下來要跟大家提到一個有名的心理學理論,「Kubler-Ross的悲傷五階段」,幫助我們去了解人的悲傷可能會出現的五個階段。

1. 否認 / 隔離

第一個通常發生在「剛」接收到事件的第一時間,也就是你接到電話那一刻、看到新聞的那一刻。被告知的第一時間,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認為這不是真的,應該是聽錯了或是在做夢,因為一切太突然,我們人類為了保護自己不受衝擊,大腦會先選擇否認或隔離這個消息,可能會苦笑或是不可置信的覺得是個笑話。

這時腦袋中就會不斷浮出:不可能,剛剛我才在跟他傳訊息而已、你不要騙人、我一定在做夢、這怎麼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2. 憤怒

接著隨著新聞持續報導、身邊的人互相討論,我們開始意識到這件事真的發生時,悲傷與痛苦所造成的衝擊是很大的。此時,我們可能會啟動另一個機制,將內心的挫折、無助感投射到別人或自己身上,變成憤怒的攻擊,開始責怪別人或責怪自己。例如:「如果我再跟他多講幾句話,他就不會這個時間出現在那裡」、「為什麼害人的人還活得好好的,我們卻要承受這些痛苦!」

3.討價還價

當憤怒的情緒稍微過了之後,可能會進入「討價還價」階段,開始思考如果當初自己的做法不同,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像是「如果我那天沒翻他手機,沒發現小三的訊息,我們現在是不是還好好的?」、「如果我沒寄錯信件,是不是就不會被資遣了?」「如果我那天沒催他趕快回來,他是不是就不會騎那麼快?」

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話,可能會跟老天祈求,像是「只要他可以好起來,我願意把我的壽命給他十年!」,以討價還價的方式,希望事件從未發生或是趕快好轉。

4. 悲傷 / 沮喪

接著,我們意識到這次是真的失去了,而且討價還價也沒有用了,就會陷入悲傷跟絕望的情緒,知道自己再做任何努力都無法改變事實時,我們在這個階段會很沮喪、痛苦、絕望,以至於有種走不出去無法終結痛苦的感受。

這時腦袋中可能會閃過:「剩下我自己一個人有什麼意義?」、「遇到這種事,是要我接下來的日子怎麼樣過?」、「我一輩子都不可能再開心起來了!」

5. 接受

這個階段其實是最不容易走到的階段,也就是「接受」。我們都知道人生無常,日子還是得過下去,但往往理智知道,情緒卻過不去,走到「接受」這個階段,並不是「沒有情緒」了,而是儘管有情緒,但不再被痛苦和悲傷情緒鋪天蓋地的籠罩,而是真實的接受事情已經發生,仍然會悲傷會難過,但學會適時的放一邊,重新建構新的生活秩序,然後繼續過日子。

統整一下,總共有五階段:否認 ➔ 憤怒 ➔ 討價還價 ➔ 沮喪 ➔ 接受

但還有一個關鍵重點,並非每個人都會走完這五個階段,而且也並一定都是照著順序走,很有可能你到了沮喪階段,又跳回憤怒階段,每個人都會因為他的成長背景、個人因應悲傷事件的方法或環境的變化,而經歷不同的悲傷階段。

我們一生當中總會不斷的面臨失去跟離別,透過了解悲傷五階段,我們可以去觀察自己現在是怎麼了、處在哪個狀態,以及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自己度過這困難的時期。

有一句成語叫做「欲哭無淚」,想哭卻哭不出來,呈現一種麻木的狀態,但並不代表他不悲傷,所以下次當你看到某人面對事件的情緒反應,跟你想的不一樣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批評他沒血沒淚,每個人的情緒反應和悲傷階段本來就不相同。

UU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如何陪伴身邊的性侵害受害者? - 致社會大眾
追逐愛情的永恆少年/少女—感情關係成癮(成人篇)
當親愛的家人自殺,自殺遺族可以怎麼辦?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立案號碼 3532018824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擁抱心身醫學診所

03-3310119

mentalhugs.taoyuan@gmail.com

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123號8樓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4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