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團隊
台北專業團隊
桃園專業團隊
管理團隊
律師團隊
部落格
心理諮商Q&A
最新消息
心理諮商
婚姻諮商
性諮商
催眠
心理健康醫療資訊
擁抱心人物
親子關係
家庭諮商
成癮議題
楊漢章
2022-05-27發佈
# 心理諮商
你會不會光想到發生的事情發生的事情情緒激動,就講不出話來。但是現在壓力很大!
你會不會光想到發生的事情發生的事情情緒激動,就講 不出話來。但是現在壓力很大!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2024-09-12
當你有個男孩丈夫(boy-husband)
鮑勃是個26歲的男性,成長在雙親陷入憂鬱且沒有功能的家庭中。他的父母常沉迷在酒精裡面,沒有辦法教育他和妹妹。他的父母並不 是嚴苛殘酷的人,只是無法用有意義的方式幫助他學習計畫、組織和規劃他的生活。
繼續閱讀
2024-09-11
身旁的人個性變了,我該怎麼辦?
本來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出現了幻聽、妄想,或是身體功能上的變化,都可能讓我們所認識的他/她看似變了個人。 此時,不論能不能理解背後的原因,身為照顧者的我們,多少會有些疲憊。以下提供幾個在這樣的變化下可行的應對方式,如果覺得要做的好多好有壓力,先看看文章最後一段也可以喔!
2024-09-10
不死與皮歐蘭:由〈致不滅的你〉談照顧者負荷
動畫〈致不滅的你〉中的主角不死,可變換為各種與自己有連結的人物樣貌,並且不老不死、受傷都能自動恢復的永生存在,乍聽之下不錯,但也說明他只能面對一個又一個熟悉的面孔走向死亡,這樣的過程,讓不死面對老太婆皮歐蘭時,特別的恐懼。
2024-09-05
了解創傷的反應的類型(4F)
我們對於重大壓力或創傷的反應,會發展出 4F 求生策略(4F):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 4F反應可以是行為上明顯顯現的,也可能是行為上不明顯、但是心理機制上符合的。
2024-08-30
心理諮商有用嗎?5分鐘認識心理諮商所服務項目、流程與費用
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服務範圍非常廣,從人際到感情問題都能協助,本文將帶你認識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差別、心理諮商/治療所的諮詢流程與費用,解答你對心理諮商的種種疑惑,更完整、全面地認識心理諮商!
2024-08-23
EMDR對求助者的幫助(一)
我自從學習EMDR(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這個治療模式後,每每和求助者透過EMDR工作,總會帶著我及求助者看到驚奇的改變。除了最基本的就是一開始求助的主訴困擾快速的緩解;而願意多投入在治療歷程的求助者,有的出乎意料地開展出新的職涯,有的有了新的關係品質,有的出現深度的自我整合......等等神奇的轉變。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2024-08-22
給個案的一段話
當我開始運用EMDR協助來到我面前的求助者後,我看見許多願意重新面對過往的創傷事件的求助者,開啟了嶄新的人生,在不受創傷反應的掌控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2024-08-20
其他人不一定如你想像的這麼會注意你
想一想以下的情境: 你被要求穿上白T,衣服正面印出當下很知名的丑角的圖像,接著請你走到指定的人潮裡面。在這段時間裡,你不需要刻意做什麼,時間到就靜靜地離開人群回到實驗空間。實驗者會請你評估有多少人會看到你穿著很醜的衣服。接著實驗者去問那群人,確認有多少人會注意到有一個人穿著特定圖像的白T。
2024-08-14
讓你跟負向經驗保持距離,小心過度"自我沉浸"(self-immersed)
請你回想一件讓自己有壓力、悲傷或其他不愉快的事件的時候,你有注意到你是怎麼樣回想的嗎?
2024-08-13
每一個人都需要透過另一個人來認識與看見自己
在心理學論上在探討人際關係與我們在愛情中的樣貌時,常常提到客體一詞,究竟什麼是客體呢?
2024-08-09
從心湧現的平靜感
前幾天帶家裡的毛孩出門去到住家附近的河堤,看見樹蔭下一個中年人,拿著麥克風、聽著看著手機播放的音樂、歌詞,攸然自得地哼著歌,我會心一笑,心裡想著,很會啊。
2024-08-08
你不需要是好人,我們愛你最真實的樣子
不知道大家最近看過《腦筋急轉彎2》了嗎? 這段時間鼓勵許多適合的人去看這部電影,如果你還沒看,以下心得有雷請慎讀!
2024-08-06
寵愛女性的男人不會外遇?仁慈性別歧視的誤區
他明明對我這麼好,為什麼還會外遇? 他是個這麼照顧我的人,怎麼會跟其他人亂來?
2024-07-29
從德蕾莎修女的名言,思考關於「愛與責任」
關於德蕾莎修女,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上頭有一段關於她的故事: 「1950年創立羅馬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為患愛滋病、痲瘋病和結核者提供居所,運營粥廠、藥房、診所、兒童及家庭諮詢機構、孤兒院及學校…。
2024-07-23
壓抑情緒表達和不接納情緒,誰令人感覺較憂鬱?
是否常常聽到心理健康專家會建議民眾不要壓抑自己、要表達心裡的想法?彷彿好像把心裡的想法感覺說出來就藥到病除。但實際狀況很可能是你自己已經不壓抑自己的表達了,但是心情仍然不好、別人仍然不能給自己期待的回應和對待。
2024-07-22
當門不當戶不對又如何?
如果梁 山伯與祝英台沒有殉情,他們順利成婚,成婚後會如何? 如果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關係沒有家族阻礙,他們順利進入婚姻會如何?
2024-07-09
看見『男性』性侵受害者
比較兩性在性侵害特性上,發現男性遭受性侵害的發生率常常被低估,比起女性受害者,男性受害者也較不願意揭露自己受害的事實。 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三的女性受害人會揭露自己遭到性侵,但男性只有二分之一的受害人願意揭露。
2024-07-04
性侵害對受害者4個長期的影響
每個人對不同「傷害」的理解、耐受力都不同,也看見人們的創傷常常隱形於生活中,這些導致的結果,使我們大腦執行整合的「感覺統合( sensory integration)」失常。
2024-06-28
【創傷治療札記2】說出傷痛,我就會變好嗎?-談創傷治療的迷思
早期我接觸的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專業訓練都是談話性的治療,大部分都是教我們在晤談中助人技巧要怎麼做,像是動力取向和情緒取向(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心理治療,所以早期我做諮商都很依賴語言。一般大眾如果沒有太熟悉心理諮商在做什麼,可能就會以為把傷痛向諮商師說一說,諮商師就會幫你把問題處理好,你的情緒就會變好,甚至連多數的諮商師都容易誤解若跟創傷個案進行心理治療,就是要讓個案「說出來」,才可以讓個案的情緒有所宣洩,然後宣洩完後,傷痛就會漸漸被舒緩甚至得到療癒。
2024-06-21
兒童性侵害的長期影響:心理創傷與社會挑戰
近年因為網際網路的關係,兒童接觸資訊的年紀越來越早,但也因為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利用兒童年幼無知、誘騙、甚或強迫對兒童發生性交及猥褻等侵害行為。
2024-06-05
如果我當時(不)…,或許就不會…?
不知道大家對這句話是不是覺得很熟悉?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順遂的時候,常常就很容易開始去想,如果自己在「當初」不是做那樣的決定,會不會就不會面臨「現在」的結果?那「以後」還會不會發生什麼事?
2024-06-04
鳥和魚
「有一隻鳥,每天都很自在地在天空上飛。有一天,牠不經意地看到地面的一條河,有條很美麗的魚,形單影隻地在水裡面游著。鳥兒先前並沒有在這條河裡看見過這條魚,於是鳥兒飛了下來,停在河邊,問了魚兒,才知道原來魚兒迷途,不小心地就被帶進這條河裡。鳥和魚就這麼地相處著。
2024-06-03
愛情裡,只要有人開始計較,就會沒完沒了
每天生活的環境中,已經充斥著各種的比較,學業、工作、薪水、物品、房子、車子、外貌,連關係也要比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這也要計較?聽到許多人在抱怨的開頭會說:「不是我愛計較,而是他真的就……」,曾幾何時,原本看他一切都是好的,卻在相處過程中,消磨了對彼此的愛。
2024-05-29
焦慮的人活在未來
生而為人,其實無一刻不焦慮的,學生時期升學焦慮、交友焦慮、戀愛焦慮、婚姻焦慮、社交焦慮、金錢焦慮、肥胖焦慮、轉職焦慮、育兒焦慮、甚至連日常小事的累積都足以讓人焦躁不安,現在更加上疫情焦慮、財務焦慮,還有被打亂的計畫也使人焦慮,但焦慮具體是什麼樣子呢?
2024-05-28
5/28國際自慰日
利用國際自衛日,倡導開放且坦誠的性教育,讓人們了解自慰的生理及心理益處,重而減 少羞恥感和誤解!
2024-05-27
為什麼可怕的事情,記得特別清楚
某年的冬天,我騎著機車撞到路邊的變電箱,在空中轉了兩圈重摔在草地上滑了30公尺,記得出車禍的瞬間,我感受到世界整個都慢下來,當我倒在草堆中時,聞到草的味道,映入眼簾的是朋友把手套丟在地上,衝過來的畫面,這是平常很少有的低視角,而那一幕就 像是被照相機拍下一樣。
2024-05-22
休息是需要勇氣的
自從全世界新冠疫情爆發後,不僅確診漸漸成為我們的日常,到處都是新的病毒不斷更新好像也都令人見怪不怪。 而奇妙的是,不僅是我身邊的好幾位朋友或是來談者總在說出「好累噢,希望生一場病就可以休息了」之後,就真的生病了。當然從生理層面上來說,身體太過疲勞,免疫力自然降低,生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2024-05-21
悲傷難過的過程,有沒有個固定流程
每當有重大社會新聞事件發生時,無論是天災或人禍,看著新聞報導、相關文章,都容易讓人一起陷入悲傷跟難過的狀態。還記得2021年的太魯閣列車事件,其中,有看到某一個新聞記者採訪罹難者家屬時,家屬在回應記者的問話過程中,有一度笑出聲音來,那有些網友就在留言區回應說「怎麼還笑得出來」,網友的理解是這樣悲傷的事情還笑出來,很不合理。
2024-05-20
面對挫折中兩件重要的事
你正在經歷挫敗嗎?你正感覺自己在人生中的低谷嗎? 再如何平順的人生,也一定有經歷過挫折。而挫折的感受和反應都很主觀。有些人會因為一次的挫敗就一蹶不振,有些人卻越挫越勇。這其中的差異到底是什麼?
2024-05-16
關於責任的議題:過度負責和過度不負責
過度的責任感指的是為不是你負責的事情,責怪自己或讓別人責怪你。而過度沒有責任感指的是將你的錯誤行為或不好的決定怪罪到別人身上。因此,在別人眼中常被視為不真誠或不正直的。
2024-05-14
How to live with a "neurotic" at home and at work
心理治療大師Albert Ellis在他的治療工作中協助了不少諮詢親友問題的當事人,這些人似乎有些神經質的問題,影響到一起生活的人。他會教育來接受諮詢的人,面對有神經質的伴侶有三個選擇,第一個是離開這個人,第二是鼓勵這個人接受心理治療。但通常第一和第二都不可行。第三個選項就是繼續跟未接受治療的伴侶一起生活而且學習忍受跟他們伴侶的困擾一起生活。
2024-05-13
是喔,然後呢?
Ariana Grande一直是我好喜歡的藝術家(Artist),我認為Artist 是對於從事藝術相關領域,(表演、歌唱、影視、創作、美術等等…),最高敬意的欣賞詞。
工作與母職
前陣子,很投入的準備Podcast的訪談內容,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我回想起之前上乙白老師的課,老師在講義上提到這麼一段話「教育程度越高,女性投入家務雖變少,但在育兒上越接近「密集母職」,有可能會付出極高的情緒勞動」
2024-05-09
你是否覺得最近世道非常混亂?
打開FB、IG、抖音或新聞頻道,國內外都發生許多令人擔心的消息,花蓮強震不斷、食安問題、藝人性醜聞、以哈戰爭、加薩走廊人道危機、烏俄戰爭、紅海危機…瀏覽著一篇篇訊息時,感到呼吸緊促、心悸、情緒難以平息、微微的暈眩感襲來,生氣、憤怒、擔心、焦慮、害怕、恐懼、難過、憂鬱…許許多多的情緒堵塞心頭,其實我們都受傷了。
2024-05-08
2024-05-07
你會要求伴侶和小孩要完美嗎?
有個專有名詞在描述這件事:他人完美主義。放在不同脈絡,就有不同的完美主義。在感情上就是「要求伴侶完美主義」(partner-oriented perfectionsim)。放在育兒教養上,就是「要求孩子完美主義」(Child-oriented perfectionism)。
2024-05-06
台北心理諮商怎麼挑?5點教您挑選合適的心理諮商所!
心理諮商推薦怎麼選?台北心理諮商推薦哪一家?本文將告訴你自費心理諮商的4大好處,並提供5大要點教你如何挑選適合的心理諮商所及心理諮商師,最後分享一間台北專業心理諮商診所及相關諮詢費用給你參考!
擺脫自卑的循環,自信心從這裡開始
自卑其中一個的源頭是「比較心態」,經常拿自己與他人比較,像是「他們家境那麼好,難怪都可以常常出國旅遊,不用煩惱錢。」「他人緣好好,為什麼我都不能像他那樣?」「別人家的孩子總是不讓人失望,我家的孩子怎麼就…」,人們經常用他人的財富、成就與個人特質來與自己比較,看誰比較成功,但最大的困擾是,我們總是拿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相比,腦袋中無法移除這些讓人感到自卑挫折的想法,究竟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自己總是陷入與他人比較的困境呢?
2024-05-03
諮商也是一個勇敢的選擇
對諮商這個專業不是很理解的人,可能對於諮商有很多的想像:「有病的人」、「太脆弱,不夠堅強」才要去諮商、心理師就是個情緒垃圾桶,都在騙錢等等。也有一些想像是:感覺心理師會看透我內在很多東西,好的壞的都被看得一清二楚,太恐怖了!
2024-04-30
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是什麼樣的「誤會」,讓兩人在某個時間點,決定交往進而相處、共同生活?又是什麼樣的「了解」,而讓兩人決定結束可能已經經營一段時間的關係?
2024-04-29
被性侵的人,當下沒反抗,就是他的錯?
當社會新聞出現性騷擾/性侵害案件時,常看到加害者會說出:「他又沒反抗,我就想說他喜歡阿」、「他又沒說不要」,於此同時,社會大眾也會出現審判官的聲音:「他為什麼沒反抗?」「如果是我,一定會大聲求救、逃跑或攻擊他」「他一定是穿著暴露」等,這些檢討受害者的聲音,除了造成二次傷害以外,也會讓更多人在遭遇性騷擾/性侵害事件時,更難以說出口尋求幫助,讓我們來了解到底為什麼這樣不合理的言論會不斷反覆重演?
2024-04-26
想要自我傷害的時候,可以怎麼辦?
在面對身邊如果有人身體上受傷了,我們都知道要打119求助或是去看醫生。但如果身邊有家人朋友,是心理上的狀況,甚至更危急的是有自我傷害或是有自殺的想法,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2024-04-23
你的焦慮真的可以滑掉嗎?
現代人工作時數都普遍偏長,尤其在台灣的我們,「朝九晚五」對很多人來說都蠻困難真的準時五點下班。而在上班時間,大部分的上班族也都是需要盯著電腦,但也沒有明確的休息時間提醒自己閉上眼睛轉換一下。而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從上班的電腦螢幕換到自己的手機螢幕,搭配大拇指運動,盯著手機過生活。
2024-04-18
厭女風行與復仇式色情
包含但不限有關性別的仇恨言論,網路霸凌,未經同意散播性/性 別私密資料,散播猥瑣照片等等,都是數位性別暴力的一環。
2024-04-15
你希望自己是積木,還是黏土?
多年前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學習藝術治療,有創作的,也有評估的。創作部份,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和一起上課的夥伴們學習運用及熟悉各式各樣的媒材特性,好比蠟筆、水彩、粉彩筆、毛根、黏土、各種顏色的紙張…創造出一幀幀的作品。
2024-04-09
面對當事人困擾要優先降低心理痛苦還是提升生活滿意度呢?
一篇有意思的研究進行收集心理治療單位的數據分析,檢視「收入」會不會影響心理痛苦和生活滿意之間的關聯?
2024-04-08
當伴侶是邊緣性人格是怎麼樣的經驗
王俸鋼醫師撰寫的《渣男: 病態人格》一書花了一些篇幅描述邊緣性人格疾患的情人,以及那會是怎麼樣的愛情故事。
2024-04-03
地震引發不安怎麼辦?心理師教你安撫自己小技巧「情緒請坐」
經歷災難時,儘管只有一部份的人會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需要藉由專業醫療給予協助,但絕大多數的人都一樣會經驗到驚嚇、不安、無助等情緒,甚至感到持續性的沉重心情。
2024-04-02
面對
在從一般朋友到男女朋友、或從男女朋友進入婚姻成為夫妻的過程,我想,多少都會對對方過往曾經有過的關係感到好奇,想要多了解對方是怎麼結束前面的關係、對於那段關係有什麼想法或經驗…?
2024-04-01
網路霸凌與正義
我們已經不可避免面臨數位時代的生活,在每個人都是鍵盤手的時代,我們要如何看待 自己在網路上的影響力?哪些是傷人的作為、哪些是正義的展現,這把尺該如何衡量,我們又該把自己安放在什麼位置?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但仍然有些標準是我們可以好好守住,不讓自己成為網路霸凌者,造成他人不可逆的傷害。
2024-03-26
分享的界線:分享時,提醒自己「案主和潛在案主會看」的心理準備
每每看到心理師在社群軟體分享個案故事,接案歷程,甚至引用個案對話。其實,我會被促發失調反應,當心理師告訴個案要保密,回頭就在社群分享自己的經驗,這樣好嗎?
2024-03-25
幫助孩子面對生活中的變動
「家是孩子的避風港」,在穩定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長大、去成為他自己。當在外面的世界遇到挫折,他們知道家人會在背後穩穩地接住他們,讓他們得到滋養與撫慰,並化作力量繼續在外面的世界冒險、前進。
2024-03-22
我應該要說真話嗎
關於在人際互動要坦露什麼,有個專有名詞是「自我揭露」。在人際溝 通書籍,常常有個篇幅在討論揭露的階層,一般性的建議是揭露應該是由淺至深,有方向性的分享個人的資訊。比較淺的揭露像是自己就讀的學校、所在縣市等,較深的揭露包括自己信仰、家庭成員、婚姻/交往狀態、政治傾向等。
2024-03-15
幸福感,取決於自己的期望值
「幸福感」有點抽象,每個人對於什麼是幸福,也有不同的經驗。 在我們爺爺奶奶的那個物質極度缺乏的年代裡,幸福常常是很簡單。例如,難得一起去看個電影,可以一起散散步,就會覺得很幸福。但現在的世代,物質環境相較那個時候,相對地就更好了。
2024-03-12
用日常陪伴自己面對無常
人面對死亡,總是很容易被觸發過往對死亡的回憶,所以這段時間,常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經歷的奶奶離世,父親癌末病世、身邊親友的早年驟逝⋯
2024-03-06
媽媽,你可以和我一起吃草莓啊
當了媽媽之後,真的會習慣先想到孩子、家人,忘了自己也可以吃草莓,習慣地都留給孩子吃了。有時候我們就是不習慣對自己好,不習慣只買自己想吃的,看到喜歡的東西不捨得買給自己,但對別人的東西就可以不猶豫地買單。
2024-03-04
隱藏在沒自信情緒底下的具體問題
從大學晉 升研究所,中間差距相當大。大學的學習可以運用策略的,打團體戰,或求低標過關就好。而研究所是個人戰的場域,尤其是論文讓人直接面對能力的問題。而且教授對大學生和對研究生的要求期待也是不同的。
2024-02-26
有毒教育與教養外部化風險
近期美式補習班高時長學習模式成為大眾關注焦點,各方提出 不同角度探討可能帶來影響。本文想透過心理助人工作經驗,分享「有毒教育」教養,可能導致孩子身心不良發展及後果
2024-02-20
用「進步」取代「完美」
七天年假,一晃眼就這麼過去了,不知道大家這幾天過得如何?都好嗎? 過去的軍職或媒體的職場,我每次經歷一段長假,不管是農曆春節,還是刻意安排的特休假,要收假前一天,總會有一種假休得不 夠的感覺,或者一想到要開始上班,心總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悶。
2024-02-19
為我們自己的龍年送上祝福!
前些年,我每個星期都會在某監所,參與所方針對毒癮受刑人所安排的輔導工作。 有一天,一位個別輔導的受刑人提到,在上團體輔導的課堂上,團輔老師問起上課的受刑人對於戒毒的信心,結果大家都說戒不了,「老師,在那時候,我的心裡突然感覺到整個團體氛圍所彌漫的無望,甚至是一種絕望感…。」
2024-02-05
從改變你的提問習慣改變自己
當想要增加某些想法,提問「我可以相信嗎?」,例如:「偶爾犯錯是沒關係的,我可以相信嗎?」。
2024-02-02
不夠好、社會比較與自我增強
之前看過一段關於「不夠好」的短講,講師將「不夠好」其中一個原因連結到現代化。在過去訊息傳遞很慢,人們得到別人的訊息是需要等待時間,而且人只會有限的資訊。現在社會相對可以很輕易的知道大量的其他人消息。不只名人的消息或是親友消息,更多的是不是很熟識,或是甚至是陌生的一般人。快速的資訊傳播加劇了社會比較。
2024-01-23
媽的多重宇宙(下)-愛你所擇,接納自己過去至今所有的決定
上篇影評是針對「與家人、與自己和解」書寫心得,針對同一部電影,我想要把視角稍微拉得更廣、更遠一點,把這部片談到的「多重宇宙」拓展、延伸,去談談「多重人格」個案的心理世界,還有我會想要跟經歷這些心理狀況的人兒(或者就是你)說什麼話。
2024-01-22
媽的多重宇宙(上)-與家人也與自己和解
在影評的一開頭,想先向我的某位大學友人致敬,要不是你,我根本不會去看這部片!這部片揉合了眾多元素與五花八門的風格,既科幻又搞笑又有好看的武打動作,以上風格原先都不是我會挑來看的電影類型,但因為你推薦、我也好奇,所以就放寬心胸地坐在電影院裡把整部片看完了!
2024-01-16
你是用「階級模式」還是用「成長模式」對待自己?
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所謂的「階級」,這是很自然地現象。 例如,出生後,我們成了父母的孩子;入學後,我們成了學生,接受老師的教導;畢了業、出社會工作,我們成了單位裡的員工,上頭就會有主管…。
2024-01-15
我看<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 將創傷經驗轉化為生命的禮物
這本書是由諾貝爾文學桂冠安妮.艾諾書寫的作品,也是電影<正發生>的原著小說。這部作品書寫手法上相當厲害的地方是:即便沒有經歷過墮胎經驗的人,也可以從作者的描繪中,感受到那生死並存的衝突感與顫慄感。
2024-01-12
另一種處理創傷記憶的方法: 眼動減敏歷程更新療法
這套治療方法主要在協助處理創傷記憶。當生活發生糟糕的事情或是創傷,人的身心會處理高度激動的狀態,這時候大腦處理訊息的系統沒辦法好好運作,所以訊息在還沒有處理好的情況下就被儲存成記憶。這些還沒處理好的記憶就容易影響到現在的身心狀況。
2024-01-09
願我們攻擊他人之前,能更溫柔以待
最近網紅整形這件事情,有些網友跳出來檢討曾 經說過不要容貌焦慮的他,現在卻做了整形這件事。面對這件事情,我也思考了一下自己如何看待...
2024-01-08
角落小夥伴電影版:魔法繪本裡的新朋友
電影全長只有一個多小時,所以看完前半場約30分鐘的我還有點懷疑地想說:「什麼嘛!不是說很感人嗎?」但電影劇終、播放片尾曲時,我已經眼淚滑滿整臉,只能很努力地壓抑自己,才不至於哭到泣不成聲。
2024-01-04
我讀「獅子的點心」- 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
北部陰陰鬱鬱的秋冬時節又到了,越是沒有陽光的日子,季節型憂鬱的人們越是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緒,低落久了,有部分的人會冒出人生很虛無、沒有意義甚至想死的念頭。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低落的你在這個時節,重新審視一下生命的意義,並珍愛生命。
2024-01-03
新的一年,願我們都能綻放自己的色彩!
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爾女士(Virginia Satir)曾經提出五種自由,其中一項,就是「我們都擁有自由地說出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2023-12-27
創傷的重演-談無限輪迴又不可自拔的傷害性關係
強迫性重複,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無法控制地重複同樣的舉動,即便自己不想這樣重演一遍,但還是重蹈覆轍了。從遊戲治療中,就可以看到受創的孩子會反覆玩同樣的玩具、玩出同樣的遊戲情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知道那是創傷相關記憶片段的重演。
2023-12-26
治療的藝術
前幾篇文章交代了我對Borderline的一些想法、一些理解,包括臨床上的觀察與介入的重點。這篇文章想要回到統整性的觀點,不管我面對的創傷個案是否有冠上診斷、是哪種診斷,想談談我跟這群個案工作的學習與體會。
2023-12-21
勇於當自己的教主!
在大學院校服務的這些年,與年 輕人談話的經驗中,我常感受到,他們儘管面臨很大的生活、課業壓力,及對未來感到茫然,但依然很努力地面對,讓我很感動,也很心疼。 同樣地,也感受到當他們面對身邊同儕所擁有的,生活樣態的豐富性,然後再想想自己的欠缺,心裡面隱隱然地自慚形穢的無奈及焦慮感。
2023-12-19
你會說明你的治療取向為什麼是有幫助的嗎?
在場面架構時,你會介紹自己的理論取向嗎?你覺得對於個案對治療結果的預期有沒有幫助? 有篇研究指出,在第一次諮商時,跟當事人說明你所要採取的治療模式是是什麼以及它為什麼對當事人是有幫助的,有助於當事人對治療有正面的預期。
2023-12-18
我愛上了對我施暴的人-淺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這個名詞,顧名思義,是跟一件發生在斯德哥爾摩地區的事件有關 。1973年有一宗綁架案中,有歹徒搶劫斯德哥爾摩的一間銀行,挾持銀行行員做為人質,但被挾持的銀行行員非但不痛恨歹徒,還和歹徒成為朋友,甚至對警察有敵意,拒絕出庭指認歹徙。有人將此症候群稱為「人質情結」,指的是受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感情,甚至認同加害者的價值觀,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現象。
2023-12-13
被拋棄的失落
接案接久了,會越 來越清楚自己的客群,這幾年來不約而同地,有很多「被拋棄」議題的個案都來到我眼前。述說的內容不乏與孤單、寂寞、空虛等感受有關,或者有時個案也會有「沒什麼感覺」的陳述,雖然他嘴巴上是說「沒什麼感覺」,但實際上,「沒什麼感覺」有時也代表一種空洞的狀態,彷如內心是一望無際、沒有什麼東西在那裡的曠野與荒原。
2023-12-11
看只是看,聽只是聽
我記得,早些年學習催眠技巧的時候,老師曾經提到一個概念:「看只是看,聽只是聽。」一開始,我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隨著工作久了,我慢慢體會到這個概念背後的意涵。
2023-12-07
靈魂急轉彎 -「懂得享受生命」就是人生的火花
我們常常會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迷失自己,會反覆詢問自己:這真的是我要的嗎?我要追尋的,就是這個嗎?就像電影中的男主角Joe一樣,即便他好不容易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登台演出、加入爵士樂團的機會,卻突然有些失落,他說:「我為這一天等了一輩子,我以為這一切都會不同,但是好像也沒什麼不一樣」,我猜他的感受是:「原來我一直以來追求的,不過就是這樣」。為什麼Joe的夢想達標時,卻會有「原來我要的不過就只是這樣」的失落呢?
2023-12-05
難以止息的痛─談喪親的哀傷歷程
對於死亡這件事,我覺得還有很多跨越不了的課題,我也很難去想像哪天母親過世了(尤其要到母親節,有時想到都怕),我又會變得如何?我只能回想我過去是怎麼面對我爸死掉的這件事,找出一些如何面對死亡會稍微好過一些的線索。
2023-12-04
PUA與情緒勒索
PUA與情緒勒索,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關係互動中不一樣的地方,雖然都是會傷害關係的互動,但出發點很不相同,且放在不同的性別上,也有不同性別的困境。
2023-11-30
第三度誕生
儘管已經那麼努力地克服總總生活的挑戰與試煉,長成比以前有更多力量、擁有過去所沒有的資源的這個生命力。但,每每生活中遇到一些情境、心裡的那個覺得不曾被父母好好愛著的陰影,總是會被喚起,以致於觸動他們內在很深的悲傷與失落。
2023-11-22
關於「聽」這個字
「聽」,拆開來看,就是「耳朵為王,十目一心」。當然,這個詮釋不是我想到的,而是日前上課時,講師分享她對於這個字的理解。小時候,也聽過長輩的提醒。老人家說,我們為什麼有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卻只有一個嘴巴?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多看、多聽、少說話。
2023-11-21
《小女子》解開內在的枷鎖,放自己自由
討論度很高的韓劇《小女子》迎來大結局,懸疑驚悚的情節讓人腦洞大開,但裡頭探討與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也讓我們看到不論貧、富,都有著相同的期待-"渴望愛"。劇裡的吳家三姐妹以及元尚雅、陳花英和朴孝璘都因與母親的關係而形塑了不同的性格和遭遇。
2023-11-20
別再叫我放輕鬆:備孕時不想聽到的NG話
這些求子若渴的姐妹們,有的進入了試管療程,有的試了中醫,而有的雖然沒有勇氣進入人工生殖的領域,卻也嚐試了各式各樣的方式。能試的不能試的,可以做的,勉強做的,只要有一絲絲的希望,都不願錯過。僅管如此,但努力與成果總不能成正比。
2023-11-17
走在不孕的路上你做好準備了嗎?
不孕這二個字對於許多備孕夫妻來說就像是被推進了無底的洞中,看得見一絲的陽光卻不知 何時才能離開。面對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敗,夫妻間的濃情蜜意,就這樣被消磨殆盡。再回來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變得更容易起衝突。過往覺得可愛的地方,頓時覺得厭煩,過往覺得體貼的舉動,頓時變得討厭。不禁想問,難道他已經不是我認識且相愛的人嗎?
2023-11-15
你就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從 我開始接受專業諮商訓練以來,直至執業工作至今的數年間,曾遇見情緒低潮到想死或有實際採取過自殺行動的眾多個案,有幸能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生命的絕境,也有幸見證他們的人生後來又峰迴路轉,得以體會不同的生命風景。
2023-11-14
《她和她的她》:與性暴力創傷同活,看見受害者療癒的可能
《她和她的她》一劇討論許多的性暴力事件下受害者的處境,無論是權勢性侵、關係霸凌、職場性騷擾、性私密影像散佈、家暴等,都是你我身邊每日真實發生的事件,既視感強烈的戲劇總是能勾起大眾的共鳴。透過戲劇觀看,讓社會大眾得以對於受創者有更多了認識與理解。
2023-11-13
「怦然心動的整理」從不僅止於空間,而是關於我們的人生與內心世界
我是一名專業整理師,所以盡最大努力讓家裡時刻保持整潔,但我有點放棄這件事了。現在我意識到,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享受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光。
2023-11-09
如何 接住將殞落的生命?談自殺防治、心理防護網與心理健康急救
這一日,台大期中考週第一天,一個年輕的孩子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從七樓墜下,告別這個令他痛苦的世界。台大學生網路流傳,這個孩子是有病識感,也曾努力的想要繼續人生。
2023-11-06
喪偶後 ,允許自己幸福——給《擁抱B選項》桑德伯格的祝福
2015年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丈夫在度假中意外驟逝,她的人生瞬時陷入不見底的痛苦,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走出如影隨形的傷痛,更不知道如何教養兩個稚齡的孩子,讓他們有個快樂的人生。
2023-11-02
破壞關係的四種互動:末日四騎士
在伴侶關係中,你是否也有過那 種被拒絕很難過、沮喪,或者是怎麼吵架越吵越兇,覺得關係很受傷的經驗呢?那你們的關係裡,可能出現這些具有破壞性的互動方式了, 一起來看看,在伴侶關係中最具破壞性的四種互動方式吧!
2023-11-01
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二)-談談晤談工作給予我的感動
諮商、輔導與諮詢、危機處理、自殺防治等等個案服務工作(以下簡稱助人工作)邁入第六年之後,真的有種自己變得老成的感覺。現在再凝視鏡子中的自己,已非往昔,多了些幹練與沉著的氣息。想當初剛開始跑行動生涯的時候,自己嚮往的「有經驗」的樣子,大致已經長成,但人就是這樣,長成自己理想的樣子的時候,才又發現相對應的也已付出不少代價。上天很公平,當你發現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時,也發現自己無形中失去了一些東西。失去的是什麼?有機會我之後再來談吧!
2023-10-30
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一) - 談治療師修練的歷程與對我個人的影響
韓劇【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中高文英撰寫的最後一個童話裡有三個主要角色,包括面具男孩、空罐頭公主、箱子叔叔,這三個角色代表的就是文鋼太、高文英、文尚泰。這三個脆弱、傷痕累累的人,相互依靠,最終治癒彼此。沒有人是無堅不摧,外表再堅強的人,心底還是有軟弱的一塊,而化解脆弱最好的辦法,就是聚在一起。
2023-10-25
父權
父權指的是一個社會體制是以男性為核心來組建權力結構(尤其是能掌握權力的男性)。在生活中可以處處看到父權體系的影響,各個國家或組織領導者常是男性,多數虛構故事主角也是男性。
2023-10-24
心理治療結束前的最後一分鐘
數次的心理治療有時很像一齣連續劇,而每次晤談結束就彷如連續劇的每一集劇終,劇終的退場白有時常富含深意。
2023-10-19
如何陪伴身邊壓力山大的照顧者?
最近看到報紙報導長照議題,特別聳動也特別常在近幾年社會新聞中看到的消息是:「年老的照顧者成為自殺的高危險群」,本師針對「照顧者」這個議題,不論是從自身經歷或從身邊親友、個案聽到的故事,或者從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曾沛慈於劇中扮演的「應思悅」的故事中,都可以看見身為家庭照顧者的辛酸血淚,衷心對於所有照顧者要承擔那麼多責任感到不忍與不捨。
2023-10-17
基本歸因謬誤
基本歸因謬誤指的是大多數人在看待他人的行為時會傾向於歸因於個人因素,忽略情境因素。
2023-10-13
你有興趣去思考興趣嗎?
勞動部在2023年3月底公布一項調查,他們針對有投保勞保的首次就業的15至29歲的年輕人進行調查,有效樣本為4029人。其中一項調查詢問他們尋職時選擇工作的考量因素(複選),分別為: 工作穩定性、薪資福利、通勤方便、學習到知識技能、學以致用、符合興趣、有發展前景、有挑戰性、有升遷機會、工作負擔較輕 等十項。
2023-10-12
與大學新鮮人的分享
親愛的新鮮人同學,面對即將而來的大學生活,不知道你們的心情如何?會因為要開始熟悉新的環境及人際關係而感到焦慮嗎?亦或,心裡想,耶,終於脫離家裡父母親的叨唸,自由了…? 不管你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開始接下來的大學生活,首先,恭喜你們,成為真正的大人了。大人,意謂著,我們自此脫離了父母的羽翼保護,但相對地,也代表是自我負責的開始。
2023-10-11
唸佛可以抵消負面圖片的影響
之前在進行生理回饋的時候,曾遇到有人分享在恢復期時使用禱告的方式平復下來,發現壓力有下降!對方詢問我為什麼這種方式有幫助,當時沒辦法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會這樣。現在看到一篇EEG研究,好像可以解釋了。
2023-10-03
你相信這個信念嗎?
Ellis在[理性生活]裡引用了哲學家萊興巴赫的話,強調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那句話是這麼說的: "你生活在一個充滿可能性與機率的世界,而你單單因為自己存在(並非因為自己比其他人更優秀)就能自我接納,否則將無法把生活中的焦慮和敵意降到最低。"
2023-10-02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如何陪伴犯罪受害者
人類行為的 犯罪非常多樣,而無論在新聞媒體、報章雜誌,我們往往看見的,是加害者(行為人)的故事,很少以「受害者」的心境為主,探討受害者在面臨犯罪事件後的感受與復原歷程,「法官的審判與犯罪者的懲罰」並不是結束,對受害者與旁人而言,復原的歷程仍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2023-09-28
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強調的是人格發展取決於父母跟孩子關係的品質,而好的關係品質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於父母怎麼教養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可以有明確的規範跟界線,同時又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被愛,那麼通常孩子的人格發展會是健全的。
2023-09-26
關於壓力想要告訴我們的事
服務的學校諮商中心,請我寫一篇關於壓力管理的文章,提供學生們參考。關於「壓力」二字,我上網搜尋定義,發現內容上, 似乎都不脫離關於它對於情緒、生理狀況的影響。
2023-09-22
犯錯不必自責
這幾年我發現一件蠻奇怪的事情是,我們好像很自然的會把犯錯跟自我責怪連結在一起,尤其是對我們越重要的事情越是如此。
2023-09-19
心理治療,是一個「篩洗」的歷程
一個老和尚,有一天拿了一個外表有點髒的竹籃子,要小和尚去裝水。可是因為竹籃子並不是密合的,有很多的空隙,所以,儘管小和尚每次裝完水,都是用最快的速度拿去給師父,但最後水都還是漏了大半。 小和尚很氣餒,於是跟老和尚抱怨:「師父,您要我拿這個竹籃子去裝水,但都漏光了,怎麼裝都裝不滿啊……。 」
2023-09-13
做一件事情幫助你的伴侶降低痛苦的感覺
如果做一件事情可以幫助你的伴侶降低痛苦的感覺,你會不會願意去做?就是說出對方的感覺。這叫做“Interpersonal affect labeling”,其定義是為了降低痛苦程度,一個人的感受被另一個人所標籤。
2023-09-12
誰能影響男性尋求治療呢?
Cusack等人(2004)針對在一群在12個月之內至少接受過一到兩次治療的男性受試者進行調查,了解對他們而言,接受治療的決定是基於自己還是有其他影響來源? 他們發現,60%的男性受試者認為受到別人影響而決定接受治療,有32%男性認為完全是自己決定要接受治療的,而3%男性受試者認為這個決定是別人做的,而不是出於自己的決定。
2023-09-11
淺談人我之間相處的界限-以家庭、職場為例
工作幾年有了,漸漸累積提供家長諮詢和職涯諮詢的經驗,發現很多家庭與職場都有界限模糊甚至混亂,以至於分不清楚這是「我的」還是「你的」還是「他的」需求、責任、權利、權力的問題,雖然大家即便有財力,也不一定願意花費幾千元的金錢透過自費諮商釐清這些心理議題,但希望書寫這 篇文章,可以拋磚引玉,讓身處華人文化常常界限混亂的我們,在面對事情時可以比較「了了分明」,稍微清明一些。
2023-09-07
【登出人生,給世界的一封信】 致 笑不出來卻又微笑憂鬱的我們
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意外或者明天,哪一個會先來。抱著對於生命無常的慨嘆,我想要寫信給全世界的你們,給笑不出來卻又微笑憂鬱的你們,希望你們看完這封信,會知道你們不孤單,我們大家可以一起陪伴彼此,不那麼憂鬱。
2023-08-31
關心同事「三要三不要」原則
看到工作場域的夥伴(包括位階相同的員工,位階較高的主管,位階較低的下屬等,以下統稱為「同事」)頻繁離開座位出入廁所,或常拿起手機處理工作以外的事情,或你發現他神色有些緊繃、眉頭深鎖,這時,你知道要關心他一下,也知道關心同事的作法很多,可能有邀同事喝下午茶、下班一起聚餐或運動或唱歌、帶同事喜歡的飲料給他幫他打氣、提醒同事記得吃飯或休息、說笑話緩和辦公室氣氛、說同事好話、邀同事起身伸展運動一下等,但困難的是,當你有機會跟同事私下聊心事,你要怎麼跟同事聊,才能讓同事感受到被關心、被理解,降低同事想不開的念頭呢?
2023-08-30
關於<分手後失落歷程>的七件小事
由於這幾年在「逍遙心理線上諮詢平台」上有提供<分手後復原歷程>相關主題的課程,也在自費接案的過程中不斷陪伴個案經歷分手後的失落,想把自己的助人心得記錄下來,提供正在經歷分手過程的你一些慰藉跟參考,也澄清大家對於分手後失落歷程的誤解或迷思。為了你的閱讀方便,以下條列式地整理出七點說明。
2023-08-29
跟你談談自我肯定
最近在諮商中,突然多了要尋求自我肯定的來訪者。他們並不是真的沒有好的表現,但是就是覺得不滿意,或是仍覺得不如人。雖然他們是希望提升自我肯定,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這讓我重新去想,怎樣的自我肯定的內涵,可以讓我在工作中有個能適用在大多數人,又能夠做到給予不同的人量身定做的肯定引導。
2023-08-28
非承諾關係,我暈船了嗎?
網路的盛行,讓戀愛交友的方式變得更容易取得,網路交友有許多好處,讓我們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更能交上朋友,也讓我們更能在非承諾關係中探索自己的愛情。
2023-08-23
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劇評 - 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與天命
辛巴如何跨越傷痛呢?這是一個漸進式的歷程。首先是在辛巴長大之後,他的青梅竹馬娜娜(後來變他的愛人)來找他,讓他再度回想起過往的一切,且娜娜跟他說明草原的現狀,讓他知道在他離開之後,草原上的亂象橫生,需要有個好的領導者來整治一切。後來更關鍵的是,山魈拉飛奇提醒辛巴夜晚星空上正有很多國王看顧著辛巴,並讓辛巴從水中倒影看到木法沙的形象,才讓辛巴重新想起自己王儲的身分、自己的使命,想起他敬愛的父親曾經對他說過的話語,再次鼓舞了他去重新面對自己的責任。
2023-08-15
讓我們帶著曾經被愛的記憶,繼續前行!
我其實滿喜歡騎單車,不僅僅是可以享受著慢騎的胡思亂想及獨處時刻。騎單車,更是我在心中與已在天家的父親,某種情感上的連結。小時候,我住在當時高雄最熱鬧的「鹽埕埔」。我的第一台腳踏車是父親買給我的,我還記得是黑色車身、平把、英國製、三段變速。
2023-08-14
淺談如何愛自己與自我照顧
坊間有很多書都在說「要好好愛自己」,在我執業接案的生涯中,也有不只一位民眾詢問過我:老師,怎麼樣愛自己?剛好最近正在著手準備主題為「助人者的情緒覺察與自我照顧」的團體督導課程,就想整理一下自己對於愛自己與自我照顧的看法,我想,有些原則不僅助人者適用,一般大眾也適用。我試著用文字分享愛自己、自我照顧的主要原則與概念如下。
助眠妙方清單
長夜漫漫,有時躺在床上躺久了,也就又自然而然昏睡過去;有時躺久了,卻益發清醒,又不想在床上當木乃伊,所以就起身下床開始聽些音樂、活動筋骨,以前的壞習慣是還會小小工作一下,後來被告誡這樣會太過工作狂,容易耗竭,現在不敢了;之前也會起床用筆電追劇,不過我的經驗是:精神科醫生的告誡是對的,如果都已經失眠,或者是睡前接觸太多的3C(就是電腦、手機),最後的結果就是:更難睡著,失眠會更嚴重。所以後來我就改成起身做些像聽音樂、讀經禱告這些比較平和、放鬆的活動。
2023-08-07
你有好好呼吸嗎?或許你不知道你身體缺氧
在實務工作中使用呼吸生理回饋,常常會發現許多當事人的呼吸速率過快,而本人卻沒有覺察到這個現象。自然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呼吸速率與焦慮情緒的關聯。
2023-08-03
你在一段有毒關係嗎?
當我們曾經或是正在一段有毒關係中,很有可能會經歷幾種狀態, 例如會嘗試順從以改善關係,或是當有毒關係的模式固定之後,會難以改變關係,甚至我們會出現無助無望的感受。
2023-07-28
談如何預防照顧壓力下的悲歌
2022年5月中下旬,聯合報刊載了一系列的「照顧殺人」相關報導,由於 過去也曾擔任過家庭照顧者的角色,知道照顧家人的身心壓力有多沉重,讓我也想寫一篇文章來回應這個主題,希望更多政府部門可以更加重視照顧者的權益與身心狀況,以期紓緩照顧者的疲憊與壓力,讓他們不致越來越憂鬱,甚至憂鬱到身心受創,以致承受不起照顧他人的壓力,最終走上自殺或殺人的絕路。
2023-07-27
刺蝟,難以用刺靠近對方
在與不論伴侶或親子的來訪者工作時,常常發現,他們過程中的爭執或衝突對話,都會一直帶著過往相處的經驗,來解讀彼此的話語或行為。即使一方一直澄清及解釋,自己的意思不是另一方想的那樣,但怎麼說、怎麼解釋,另一方還是聽不進去。
2023-07-26
抗壓性如何變好?
從去年到今年陸續講了幾場壓力調適主題,下半年也還會繼續講。面對不同的族群(廣泛的社會大眾、中年男性和新移民青、中年女性)講了幾場講座之後,再結合自己與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個案工作的實務經驗,漸漸整理出一些心得,想在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也順道回應很多人想知道的一個問題:抗壓性有辦法變好嗎?要怎麼變好?
2023-07-25
性別意識形態相似比較好嗎?
一位男士跟我分享他對夫妻關係的觀察,他觀察到: 夫妻兩個人都抱持平等的態度,關係會不錯。兩個人都抱持傳統的態度,關係也會不錯。但是一個平等,一個傳統,就會出問題。
2023-07-21
社會新鮮人求職指南
提供一陣子職涯諮詢的服務,發現多數大專院校畢業生面對職涯感到迷惘時,最常問我的問題都是:我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這位同學不太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或要什麼。
2023-07-20
記得移除舊沙發: 心理摩擦力
有間賣客製沙發的公司,該公司的沙發評價很好,售價也低於其他廠牌不少,但是遲遲沒辦法收到客戶訂單。該公司找上作者諮詢,到底公司沙發怎麼叫好不叫座。作者分析後提出解釋,客戶在買新沙發之前,並不知道怎麼處理掉舊沙發,怎麼搬下樓?丟棄到哪裡?如果家裡的舊沙發一直沒辦法處理掉,就算公司的沙發CP值再高,客戶也不會購買。於是這個公司一併推出處理舊沙發的服務的,業績就上來了。
2023-07-18
為自己譜一首合適的歌
很多人都喜歡用「餘音繞樑三日、千轉百迴」來形容旋律優美、詞句感人又可以引人不斷回憶、哼誦的老歌。 除了這樣的老歌,我們一生可能也會聽到另首不一樣性質的老歌。
2023-07-14
為什麼諮商所的空間要香香的、很舒適呢?
有篇研究設計四個小實驗(Schnall et al., 2008),每個小實驗意圖要誘發受試者感覺到厭惡感,然後再讓受試者進行道德判斷,看看厭惡對道德判斷的影響(例如: 其中一項實驗的道德判斷題目包括: 一個男人吃了他死去的狗、飛機失事的飢餓倖存者考慮自相殘殺、一個男人從與小貓玩耍中獲得性快感、偽造簡歷的人、通過殺死一個人來防止五個人死亡、找到錢包但不將其歸還給失主等 )。
2023-07-13
致 感覺自己內心分成不同塊或有不同聲音的你
一般人以為,包括過去的我也這樣以為,以為完美的心靈就是一個整體,只有當內心世界融合成只剩一個「我」的聲音或想法,變成內在沒有獨立、分割出來的「我」時,內在沒有不同的聲音說話,這才是成功或美好的人生。這是一種誤會。
2023-07-12
讀懂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然後該幹嘛就幹嘛
「身體有傷口,有發炎現象,會有相對應的生理反應。但神經性發炎,是身體沒有傷口,但是身體在不爽,大腦就在神經末端釋放神經性發炎物質,讓人感覺不舒服」。一位醫師在youtube用一段影片衛教「神經性發炎」的概念。醫師用了很心理學的說法,你要去接收身體的訊息,要讀懂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然後該幹嘛就幹嘛。冷了就多穿衣服、累了就休息。
2023-07-11
生活沒有發生大的壞事,為什麼會不快樂?
2022年電影「媽的多重宇宙」描述一位經營洗衣店的女主角卡在各種日常事務裡面的困境,以及逃脫這種生活的際遇。光看電影中所描述的日常事務,都足以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壓力與窒息感。 你是否思考過,你生命中的重大事件(major life events)與較不重要的日常爛事(minor daily hassles),對你的心理健康的影響呢?
2023-07-07
能量爭奪中的人際模式4 - 沒有人能理解我
保持距離和封閉自我是冷漠者最常展現的人際互動模式,通常與他們互動的初期,會讓對方感覺到他有些神秘,或某種距離感,這會讓人想探索他更多,但當對方愈想靠近時,冷漠者就退得愈遠。
2023-07-05
能量爭奪中的人際模式3 - 我說的才是對的
永遠做的不夠或不好,是 審問者在互動時常給別人感受,言語中總是透露著不信任,以及貶低對方話語,在他身邊的人總是倍感壓力,或覺得被批評。
2023-07-04
如何與孩子談性騷擾
最近每天都有性騷擾(甚至是性猥褻、性侵害)的受害者,一個 個站出來發聲。澳洲皇家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發現,倖存者(受害者)平均需要花上23.9年的時間才能講出受害經驗,其中男性又比女性更困難說出口。
2023-06-30
【劇評】她和她的她(下)- 談陪伴遭受性侵害創傷的「他」之八大原則
這篇文章將進入「她和她的她」系列劇評的尾聲。正如本文的標題所述,這篇文章要來討論如何陪伴曾遭受性侵害創傷的當事人。重要的文章可以一寫再寫,雖然已經寫過「如何陪伴身邊的性侵害受害者?-致社會大眾」的文章,但隨著臨床實務經驗增加,自己現在寫出的視角跟層次應該可以更深入一些,所以再寫一次這個主題。
2023-06-29
【劇評】她和她的她(中)- 從Danny性侵未遂、家暴行為淺談暴力循環
上篇文章都把焦點放在晨曦經歷的創傷反應上,這篇文章我們要來探討性侵害未遂、家庭暴力加害者Danny(吳慷仁飾演)的心理狀態,並從他性侵晨曦未遂以及對太太施行家暴的行為歷程,來說明暴力循環是怎麼發生的。
2023-06-28
【劇評】她和她的她(上)- 簡介性侵害創傷的身心症狀
蠻開心有台劇拍攝性侵害的主題,我想大家透過觀劇的過程,大概就能更具象化地看到性侵害受害者他們若沒有治療到一定程度的話,大多時候的日常生活是怎麼過的,還有哪些身心症狀會伴隨著他們每一天的生活。透過這篇文章,我想以諮商專業的角度出發,用文字闡述受害者遭受性侵害創傷後,會經歷哪些身心症狀,大家可以一邊看文章,一邊對應著影片一起看,或者你覺得再看一次影片的畫面會太不舒服,可以一邊看文章一邊回想劇中大致的劇情(或一邊對應你自身/周遭親友的經歷),這樣你就會更了解性侵害創傷對人身心狀態的影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