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哭鬧,先找回自己的容納之窗


林培欣
2025-09-16發佈
# 北北桃心理諮商
# 親子關係
# 親子教養
雖然,教養持續會在過激反應或過低反應來來回回,然而,每一次在教養的衝突中練習覺察自己,讓自己回到容納之窗,是幫助我們打開涵融與調節情緒的內在空間,同時也是幫助父母經驗,在教養中,我們是可以擁有選擇的❤️
快速跳轉目錄
面對孩子的哭鬧,先找回自己的容納之窗
今天在為即將開學的女兒做收心準備
請她複習一下小二的國文和數學
看著兒子在一旁玩玩具鬧姐姐,我便寫了1-20,請兒子來寫數字
兒子剛開始寫,寫得很開心,但寫到一半,突然說不想寫了
我期待他有始有終,便跟他說:「還剩下一點點,把它寫完吧!」
兒子開始用哭腔說:「我不想要寫了!」
我心裡想,反正這也是為了讓他不要吵姐姐才要他寫的,就直接同意他:「好吧!那就先不寫了!」
殊不知兒子開始大哭,一邊哭,一邊喊著「我不要寫!」「我不要寫!」「我不要寫!」
✅哭鬧,是孩子開始進入過激反應 當看到兒子哭鬧,我感到有些困惑,想跟他核對一下訊息是否有接收錯誤,於是,便跟他說:「媽媽剛剛有說可以不用寫啊!」 但兒子完全沒有想聽我說話,重複哭喊著「我不要寫!」「我不要寫!」「我不要寫!」
✅面對孩子的哭鬧,有意識的覺察自己 我心裡一邊黑人問號的想「我已經說不用寫了,這哭是在哈囉⋯」一邊也意識到,我好像也快被孩子的哭鬧引發出自己的過激反應
✅先找回自己的容納之窗 於是,我默默的在他旁邊,一邊聽著他哭喊,一邊擦櫃子,一邊擦也一邊調解我的情緒 就這樣,兒子持續哭喊了「我不要寫」3、5分鐘 而這3、5分鐘,我只做一件事,就是「調解自己」 我知道兒子需要一些時間讓情緒流動,而我也需要一些時間回到我的容納之窗 哭了一陣子後,兒子突然說「我要看電視!」
✅情緒降溫,開始重新連結 我問:「所以你生氣的是不能看電視嗎?」(核對訊息) 兒子回答:「對!」(兒子的生氣開始降溫) 我:「你從早上就很想看電視,但一直不能看,所以才會這麼生氣!」(試著理解孩子的情緒) 兒子:「對!」(兒子慢慢變成委屈的啜泣)
✅同理、連結,也可以設立界限 我:「媽媽知道你很想看,也等了很久,心情會不好,但現在還不是看電視的時間,要等下午才能看喔!」 兒子雖然沒有回應,但哭鬧的強度已平緩許多
✅持續調解,讓身心處在容納之窗 隨後,我回到房間放東西,兒子一邊啜泣一邊走過來說:「媽媽,你抱抱我!」(兒子表達想法,重新連結愛與安全) 我放下東西後,抱抱了兒子,跟他說「媽媽知道你很傷心」 抱抱他後,我問他要不要到媽媽的床上休息,兒子點點頭,爬到我的床上,自己蓋好棉被,躺了一會兒 (抱抱孩子和邀請孩子躺在我的床上,都是幫助孩子安頓身心) 接著,兒子跟我說:「媽媽,我哭哭是因為我累了」 我很欣賞兒子的覺察,也肯定的回應他:「謝謝你說出自己的心情💕」 兒子躺了一會兒,就去收拾剛剛被他踢倒的枕頭和玩具
雖然,衝突結束了,但整個過程,好值得反思 身為心理師的我,也和所有父母一樣,很容易被孩子的過激反應引發出自己的過激反應 好一陣子,在面對兒子的一言不合就爆炸的行為,我常常也會被引發出過激反應,就會想用威嚇的方式來制止他的行為 每當我用過激反應來處理孩子的過激反應,事後都覺得好沮喪、好後悔
✅讓後悔成為改變的養份 當我意識到,我也會有過激反應時,我便開始想:「那下次可以怎麼做會更好」 於是,當這一次發生衝突時,我為了不讓自己跑到過激反應去,我開始有意識的調節我的身心 慢慢的擦櫃子,聞聞櫃子上精油的味道,但同時,也持續關注孩子的情緒 在衝突當下,不急著處理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而是找回自己「容納之窗」,是讓我們更有意識的做出教養的選擇
✅有意識的教養,只能土法煉鋼 雖然,教養持續會在過激反應或過低反應來來回回,然而,每一次在教養的衝突中練習覺察自己,讓自己回到容納之窗,是幫助我們打開涵融與調節情緒的內在空間,同時也是幫助父母經驗,在教養中,我們是可以擁有選擇的❤️ 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就是改變的過程 「在身體的這個房子裡,找回自己的容納之窗」 為自己與孩子,打開涵融的空間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