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不擔心


顧浩然
2025-11-02發佈
心理諮商
# 北北桃心理諮商
# 雙北心理諮商所
# 新北市心理諮商
「可以關心,但不需要擔心。」這句話,是在一次和來訪者談話結束前,我送給對方的一句話。
快速跳轉目錄
可以關心,但不需要擔心
「可以關心,但不需要擔心。」這句話,是在一次和來訪者談話結束前,我送給對方的一句話。
其實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與他人的關係,尤其是親子或伴侶、手足,更可以用在自己的身上。
有一次,來訪者提到近來生活上所面對的難題,言談間,一直有很多的擔心。「當你現在提到『擔心…』的時候,身體有什麼感覺?」我問。「有些緊繃,呼吸好像感覺到有些急促…,」來訪者說。
關心與擔心,身體感受會不同
那你要不要試試看,如果把擔心變成關心,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來訪者很認真地感受它,「對吔,沒有剛剛地緊繃感…」。
在關係中,特別是我們所在意的關係,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很習慣地擔心。好比做父母的總是擔心孩子吃得不好、不能好好地照顧自己…。
關心和擔心是不一樣的。
前者,讓對方感受到的是一份關懷,帶來力量與被支持感;但後者,卻可能讓對方感受到的不被信任。
關心與擔心的語句可能是:
- 關心:「你都好嗎?」
- 擔心:「你可以嗎?」
- 關心:「工作適應得如何?」
- 擔心:「做得來嗎?」
關心,來自好奇;擔心,來自評價
有沒有發現,關心和擔心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帶著好奇,而後者可能帶著評價。
當我們可以多帶點好奇在關係上,自然就有機會創造善的循環;反之,如果帶著評價,只會削弱彼此的信任感。
因為,人性使然,如果我感受到對方的評價,可能就會很自然地開始自我防衛,為當下與對方的互動建立了一道看不見的牆,自然, 就不容易靠近對方,也不輕易讓對方靠近 自己。
讓我們一起練習,在關係中付出我們的關心,但減少對對方的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