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羈」(kink)+「開放式關係」(polyamory/多重戀) +性別流動/Queer 身份:理解、在台發展與心理助人的連結


徐維廷
2025-10-28更新
2025-10-27發佈
# 北北桃心理諮商
# 雙北心理諮商所
# 性諮商
今天想與您一起探討三個交織的議題
「禁羈」(kink)+「開放式關係」(polyamory/多重戀)+性別流動/Queer 身份
今天想與您一起探討三個交織的議題:
- 「禁羈」次文化(英文通常稱為 kink subculture)是什麼,
- 「開放式關係」或「多重戀」這樣的親密關係形式,是什麼,
- 性別流動/Queer 身份、非二元性別(non-binary)是什麼,
並且如果你或你的伴侶身處其中,遇到挑戰、溝通不良、情感困擾時,如何選擇一位對這些次文化與多元性別敏感度高的心理師來協助你。
一、什麼是「禁羈」(kink)、什麼是「開放式關係/多重戀」(polyamory)?
「禁羈」在此指:人們所從事或偏好的、在社會主流性/親密關係實踐中通常被視為「非主流」或「異於常態」的慾望、身體經驗或互動方式。包含但不限:身體約束、支配/臣服(dominance/submission)、痛感刺激、角色扮演、特定物件或儀式中的親密互動。 「開放式關係」/「多重戀」指:在所有相關當事者知情同意基礎上,突破傳統一夫一妻戀愛/親密框架的關係形式。可以是兩人以上情感/身體連結,強調開放溝通、邊界協議、同意(consent)。
這兩者雖然在實踐上不同,但在親密、慾望、身體、關係面向常有交集。例如:有人同時參與 kink 實踐,又在 polyamory 形式中探索多重情感/身體連結。
一句話:如果把主流性愛/親密互動比作「平直的路」,那 kink 或 polyamory 有時像「彎路」或「另一條路」——它們不是病,也非亂,而是在共識基礎上,重新詮釋、探索慾望/身體/親密的可能。
二、什麼是性別流動、Queer 身份、非二元性別(non-binary)?
「性別流動」意指個人對性別認同與性別表現不是固定在「男性/女性」這二元框架之內,而可能處於變化、流動、模糊或跨越的狀態。 「Queer」作為身份、術語,可涵蓋非異性戀、非順性別(non-cisgender)或拒絕被既定性別、慾望與親密規範定義的人。
「非二元性別(non-binary)」指的是:一個人不僅視自己為「男性」或「女性」其中之一,也可能是兩者之一、也可能是兩者之間、也可能不歸入這二選一。
例如:《Verywell Mind》指出:「genderqueer 與 non-binary 都是超越男性/女性性別二元之外的身分」; 「非二元」亦可作為涵蓋 agender、bigender、genderfluid 等多樣身分的總稱。
這意味著:如果你認同自己是 Queer/非二元、或你的親密關係實踐(如 kink 或 polyamory)也與性別、慾望、身份流動有關,那你所處的經驗非常值得被理解、被尊重,而不是被孤立或污名化。
三、在台灣的發展與意義
在台灣,雖然社會對性別/慾望議題逐漸開放,但關於 kink、開放式關係、多元性別的討論仍在萌芽與邊緣化中。
-
有些媒體報導指出:在台北已有活躍 BDSM/kink 社群,每週末可能有課程或聚會。
-
關於開放式關係/多重戀的研究、社群討論亦逐漸出現,但尚未成為主流。
-
性別流動/非二元性別的理解在台灣仍需推廣,許多人可能因社會期待「男性/女性」二元而感覺被誤解、邊緣化。
-
意義上來說:
-
對參與者而言,這些次文化與身份認同可成為探索身體經驗、自我慾望、親密互動的新途徑,並且透過協議、安全、信任的方式建立關係。
-
對心理/性別/親密關係研究而言,提醒我們:主流親密模式與性別模式並非唯一,在慾望與身體的 多樣性中也存在合法且有意義的生命實踐。
-
對社會大眾而言,當 kink、多重戀、性別流動從「秘密」「偏差」逐漸走向「可以被理解」「可以被討論」時,有助於打破性/慾望/性別的羞恥,促進身體自主與性/性別平權文化的成熟。
四、如果你在 kink、開放式關係或性別流動中遇到挑戰──為什麼心理師這時候非常適合?
當 kink 或 開放式關係/多重戀,或性別流動/非二元性別成為你生活、親密關係或身分的一部分,可能會遭遇這些情況:
- 自我慾望、性別身份、親密關係形式與主流社會或伴侶、家庭期待產生衝突:你可能感到羞愧、隱藏、內在壓抑。
- 在多重戀或開放式關係中,若伴侶間溝通不良、邊界不明、嫉妒或不安全感出現,容易產生情感壓力。
- 在性別流動/非二元性別情境中,可能外界理解少、社會污名多、心理壓力大。
- 如果你找的心理師對 kink、多重戀或性別流動缺乏理解,可能會讓你難以敞開、被誤解為「問題」或「病理」。
實務上,針對 polyamory 的伴侶治療研究指出,如果治療師預設一夫一妻、一男一女模式,可能不利於處理多重戀關係。
因此,當你感覺「我們之間的 kink 實踐/開放式關係模式/性別流動身份,最近出現溝通變差、邊界模糊、內在情緒紊亂」——這時選擇一位對 kink、開放式關係、多重戀及性別流動敏感、且具接納態度的心理師,就特別合適。
五、如何選擇具敏感度的心理師?
以下為具體建議:
- 詢問心理師是否有「親密關係/性別多樣性/慾望多樣性」的經驗或訓練。 例如:是否理解 kink/BDSM 社群的規範(同意 consent、邊界、安全詞等);是否理解開放式關係/多重戀的結構與溝通需求;是否理解性別流動與非二元性別的身份經驗。
- 觀察心理師對你敘述 kink、開放式關係或性別流動經驗的態度。 是否帶有負向判斷?是否接納你所說的身體/慾望/關係/身份實踐?好的心理師會用開放、好奇、尊重的態度回應。
- 確認心理師是否願意與你一起討論/釐清 kink、開放式關係或非二元性別在你生活中的意義。 例如:你是否因為這些而感到困擾、是否想理解其對你身分、自我認同、身體、關係的影響。
- 確認心理師尊重你的自主性與共識原則。 包括你與伴侶(或伴侶們)對 kink 或開放式關係、邊界、風險/安全管理所做的協議。如果治療師忽略這些,而以「要停止 kink」「要恢復一夫一妻」為旨,可能不合適。
- 確認治療契約中有釐清保密、安全、邊界等內容。 由於 kink、多重戀、性別流動經驗往往涉及社會污名化、隱私、敏感議題,良好的治療關係尤為重要。
六、當你在 kink、開放式關係或性別流動中遇到「不順利/溝通不良/挑戰」時──個別諮商與伴侶/多伴侶諮商都是選項
- 如果你是個人想釐清:我的慾望、身體實踐、身份認同、內在情緒(如羞愧、不安、嫉妒、自我疑問)──那麼 個別諮商 很適合。你可以與心理師一起探討你自己在 kink、開放式關係、多重戀、或性別流動身份中的位置、慾望、邊界、情緒調節。
- 如果你與伴侶(或伴侶們)一起在 kink 或 開放式關係中,發現:溝通障礙、邊界模糊、情緒累積、信任受損──那麼 伴侶/多伴侶諮商(couples or poly-friendly therapy) 就非常值得考慮。這樣的諮商可以幫助你們識別各自與關係中所處的位置、釐清邊界、建 立溝通流程。
- 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議到:
- 檢視所有關係中的「約定」「邊界」「檢查機制」。
- 處理情緒如嫉妒、焦慮、不安全感。
- 建構持續的溝通與檢查流程。
- 新釐清 kink、開放式關係或性別流動對你的意義:這不是僅僅一種「實踐」或「身份標籤」,而可能與你的歷史經驗、自我認同、對身體的經驗、創傷修復有關。
- 若你在過程中感到:心理師對你敘述的 慾望、身份、關係形式感到尷尬、急於改變你、或忽視你的協議/邊界,那可能表示:這位心理師並不適合你。你可以選擇轉介或尋找具有更多相關敏感度的心理師。
七、結語
「禁羈」、開放式關係、多重戀、性別流動/Queer 身份、非二元性別──這些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可能的、合法的、值得被理解的慾望、身體實踐與親密/身份形式。在台灣,它們正慢慢走出陰影,成為親密、性別與身體自主文化的一部分。
作為心理師,我相信:當你遇到 kink、開放式關係、多重戀、或性別流動/非二元性別身份中的挑戰,不論是你個人的慾望探索、情緒疑問、自我身份、生理/身體經驗、或伴侶/關係中的溝通困境,選擇了一位敏感且專業的治療夥伴,你能夠在慾望/身體/親密/身份之間,走得更平穩、更安心。
附錄:常見 kink/開放式關係/性別流動 心理議題問答
-
Q1:我參與 kink 或開放式關係,但最近覺得溝通變差、邊界模糊,怎麼辦?
-
A:您可以考慮進入個別或伴侶/多伴侶諮商。個別諮商可以協助您釐清:我的慾望/身體實踐/身份認同在哪裡?我對 kink/多重戀的期待是什麼?我目前的情緒(如嫉妒、不安、羞愧)從何而來?若是與伴侶(或多位伴侶)一起遭遇溝通障礙、邊界不清、信任受損,那伴侶/多伴侶諮商可協助你們一起「檢視我們的約定」「重建邊界」「建立溝通流程」。
-
Q2:我認為自己是 Queer /非二元性別(non-binary),在 kink 或開放式關係裡覺得被誤解/邊緣化,心理師要怎麼選?
-
A:建議您在預約前詢問心理師是否有「性別多樣性/非二元性別(non-binary)/親密關係多樣性」的經驗或敏感度。觀察心理師對您敘述的身份與慾望是否持開放、尊重態度。當您感到「我必須解釋很多」、「我怕被判斷」、「我被要求回到傳統模式」時,可能這位心理師不太適合。適合的心理師會:「理解性別流動」「尊重 kink 或多重戀實踐」「願意與你一起探索你在這些關係/身份/慾望中的位置」。
- Q3:心理師真的能處理 kink、多重戀、性別流動這些議題嗎?
- A:是的。近年來已有學術文章與臨床指引指出:良好的心理/諮商實務需對 kink /倫理非一夫一妻(ethical non-monogamy/polyamory)/非二元性別(non-binary)具備敏感度。如下文學術參考所示:
- • 關於 kink /BDSM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Working with Clients Involved in Kink(Sprott R.A. et al., 2023)提供臨床指引,指出心理師需理解 kink 社群的同意(consent)、邊界、文化脈絡。
- • 關於開放式關係/多重戀:A scoping review of research on polyamory and other forms of consensual non‑monogamy(Gupta S., 2024)指出 polyamory 與主流關係模式不同,心理師需避免僅以一夫一妻為基準。
- • 關於性別流動/非二元: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of transgender and non‑binary adults(Perez J., 2024)探討 TNB(跨性別與非二元)人士在親密關係中的經驗。
- • 閱 kink 研究:Current biopsychosocial science on understanding BDSM (kink)(Williams D.J., 2022)綜述 kink 在生物、心理、社會層面的研究現況。
- Q4:我擔心心理師不理解 kink/多重戀/非二元性別,那我怎麼先做準備?
- A:您可以先在預約前自行整理:我的 kink /多重戀/性別身份的關鍵字(如:我從事的實踐、我的身份認同、我期待的邊界、安全詞、我的慾望、我的情緒困擾)。寫下你想在心理諮商中討論的三大議題。當與心理師見面時,可以先提出:我參與 kink/多重戀/我是 non-binary/Queer,我想確認你對這些議題的敏感度及態度。你也可以直接問:「你對 kink/多重戀/非二元性別的經驗或訓練為何?」如果心理師回應模糊、帶有負向評價,那你可能要尋找另一位。
學術參考文獻(節錄)
1.Larva, M.A. & Rantala, M.J. (2024). An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ward BDSM. PMC (2024), PMCID PMC11176219.
2. Williams, D.J. (2022). Current biopsychosocial science on understanding BDSM (kink). Sexual & Relationship Therapy.
3. Sprott, R.A., et al. (2023).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Working with Clients Involved in Kink.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4. Gupta, S. (2024). A scoping review of research on polyamory and other forms of consensual non-monogamy.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
5. Perez, J. (2024). 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of transgender and non-binary adults. Journal of LGBT Issues in Counseling.
6. Calhoun-Shepard, R. (2019). Polyamorous Millennials in Therapy: Interpreting Experiences. Antioch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7. Kalafatis-Russell, A.R. (2021). Doing Kink vs. Being Kinky: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BDSM Behavior, Orientation, and Identity. 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