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心人物 :擁抱雙和心理諮商所,讓家庭重新找到連結的起點-專訪 許凱翔 所長


編輯部$
2025-10-21發佈
# 北北桃心理諮商
# 雙北心理諮商所
# 新北市心理諮商
在中永和這片全台人口最密集的土地上,一間名為「擁抱雙和心理諮商所」的新據點悄然誕生。許凱翔 所長 帶著專業與溫度,期望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創造一個讓孩子、家長與整個家庭都能「重新理解彼此」的空間。
快速跳轉目錄
讓家庭重新找到連結的起點
在中永和這片全台人口最密集的土地上,一間名為「擁抱雙和心理諮商所」的新據點悄然誕生。許凱翔 所長 帶著專業與溫度,期望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創造一個讓孩子、家長與整個家庭都能「重新理解彼此」的空間。
一個為家庭而設的治療場域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鏡子。」許凱翔 所長 談起初心時這樣說。多年從事心理諮商工作,他觀察到許多孩子在學習、情緒或行為上出現問題時,往往不只是「孩子出狀況」,而是整個家庭在互動中失去了平衡。
走進諮商所,最先吸引目光的是那間充滿笑聲的大型遊戲室。裡面有公寓模型、廚房玩具、沙遊工具,以及為感覺統合治療設計的瑜伽球、平衡板與隧道。這裡不只是孩子的遊戲天地,更是一個讓情緒自然流動、讓關係重新被看見的空間。
許凱翔 所長 表示,選擇中永和開設據點的原因,除了便利與人口密度外,更希望能接觸到多元的家庭樣貌。從兒童、青少年、伴侶到家族治療,諮商所提供完整的心理服務,讓每一個年齡層、每一段關係都有被理解的可能。
家族治療:從覺察開始的修復
在家族治療中,治療師的角色不只是聆聽者,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家庭成員間不自覺的互動模式。許凱翔 所長 指出,初期最大的挑戰在於「動機不一」──有些成員是被迫來的,他們需要時間卸下防備。
當家庭中出現所謂的「代罪羔羊」——也就是被集體指責的那個人時,治療師要 能看穿表象,幫助大家看見:問題不一定只來自單一成員,而是整個家庭系統的互動失衡。這種情況下,治療的核心在於「覺察」:讓每個人意識到自己在循環中的角色,理解自己如何參與、甚至維持了困境。
為了讓覺察轉化為行動,治療師會引導家庭發掘內在資源,例如「我們都希望這個家更好」。透過重新詮釋彼此行為背後的善意,讓成員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逐步恢復連結。
系統的力量:一起改變,比單打獨鬥更有效
「家庭就像一個齒輪系統,任何一個齒輪卡住,整個機器都會受影響。治療師的工作,就是幫他們重新對齊節奏。」 許多人習慣以個別諮商解決問題,但在家庭影響深遠的華人社會裡,系統性改變往往更具效率。許凱翔 所長 分享,若當事人經過個別諮商後,回到未改變的家庭環境中,常會被舊有模式「拉回去」。相反地,家族治療讓所有人同時看見問題、共同努力,改變會更快、更穩固。
家族治療與個別諮商最大的差異在於焦點。前者著眼於「整體互動」,後者則著重「個人內在」。當家庭治療進行到一定階段後,若有成員需要更深入探索,治療師也會建議進行個別諮商,讓兩種模式相輔相成。
親子諮商:從「教」到「懂」的轉變
在現代雙薪家庭的壓力下,親子衝突往往來自於時間的稀缺與期待的落差。許多家長帶著「想修正孩子」的心情前來,盼望學到能「搞定」孩子的技巧。然而,親職諮商的核心不在技巧,而在於「理解」。
治療師會引導家長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也協助孩子理解父母的擔憂。例如,一位母親因孩子成績不佳而焦慮不已,在諮商過程中發現,孩子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感到無力。當母親理解這一點後,親子間的張力便鬆 動了。最終,他們討論出可行的方案——請家教協助孩子補強弱科,同時也讓家庭氣氛明顯改善。
重新定義「對話」:從連結開始
在治療師眼中,有效的親子溝通並非「問功課、比成績」,而是一種不帶評價的交流。家長若能先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而非要求孩子「報告」,便能讓對話自然展開。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他們才會願意敞開心房。
「先連結,再教育」,這是諮商師最常提醒的原則。若一開始就批評、糾正,孩子只會關上門;但若先理解、再討論,教育才有機會發生。
擁抱的意義
「擁抱雙和心理諮商所」的「擁抱」,不只是治療的象徵,更是一種態度——擁抱矛盾、擁抱情緒、擁抱改變的可能。這裡不只是解決問題的地方,而是家庭重新學會連結與成長的起點。
無論是親子、伴侶還是整個家族,當願意一起坐下、一起看見彼此,療癒就已經開始了。
歡迎線上收聽徐心理師的擁抱新人物專訪
Podcast: 擁抱心人物EP19 :擁抱雙和心理諮商所,讓家庭重新找到連結的起點- 專訪 許凱翔 所長 Youtube: 家庭問題怎麼談?心理師帶你走進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