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 跟你分享的 AI 心理諮詢使用須知


張誌閔
2025-06-06更新
2025-04-10發佈
心理諮商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這段時間在講座與工作場合中,常聽到民眾分享自己會和 AI 聊天談心,獲得即時陪伴支持。然而,這種新興的心理服務形式對多數人而言仍相當陌生。我們享受 AI 帶來的便利,卻未必理解其中潛藏的風險。
快速跳轉目錄
GPT 跟你分享的 AI 心理諮詢使用須知
這段時間在講座與工作場合中,常聽到民眾分享自己會和 AI 聊天談心,獲得即時陪伴支持。然而,這種新興的心理服務形式對多數人而言仍相當陌生。我們享受 AI 帶來的便利,卻未必理解其中潛藏的風險。
陳宏儒是一位長期關注心理治療與心理健康應用的心理師。在閱讀他的分享後,意識到AI 在心理諮詢上的應用,確實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倫理議題與使用須知。
目前,我們尚無法全面預測過度依賴 AI 心理陪伴所可能帶來的風險。但從過去網路成癮與沉迷的治療經驗來看,任何事物的濫用都可能伴隨代價。現階段,社會普遍仍將 AI 視為輔助工具,其功能不宜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連結與心理支持。
以下是透過 GPT 協助整理的 AI 心理諮詢使用須知:
Ai心理諮詢使用前須知-Ai基於倫理守則,有其內建的保護機制
AI在「心理互動安全設計」方面,雖然尚未有統一的標準或架構,但目前主流AI內建了一些基礎的機制來嘗試維護使用者的心理安全。
🔐 一、內容過濾與敏感識別(Content Moderation)
AI會自動辨識並過濾高風險或可能造成心理傷害的內容,例如:
自殺、自殘、暴力等相關語言
對使用者有貶損、羞辱、歧視等負面言語
鼓勵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建議
這是一種「預防性介入」,避免AI無意間引發心理危機。
🧠 二、非診斷性互動規則(Non-diagnostic Boundary)
AI不提供醫療或心理診斷,也不該取代人類心理師。這樣的設計目的是: